小师妹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24 关于《释摩诃衍论》作者之考证

附录: 关于《释摩诃衍论》作者之考证 平实居士 造
彼等退失于正法诸人,唯能于我法中之“极小极小”部份,作“错误”之攻击,故唯依据《释摩诃衍论》定位“阿赖耶识为现识”之处,咬定我所说“意根为现识”之语,妄说为余法有误,于此事上广作文章,至今犹未止息。而此极小部份之法义质疑,仍然证明我法非有错误,仍是彼等诸人误会佛法后之说法。谓此《释摩诃衍论》中所说“现识为阿赖耶识”者,其说有误,余已辨正于《学佛之心态》附录四《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学人索阅可解,今此不复重赘,且于此考证文后再略作补叙。
《释摩诃衍论》是否真为 龙树菩萨所造?自古已然多有诤议,中国佛教古来少闻此论,今时则被普遍认定为伪论;唯有日本与高丽佛教,方有部份人承认是 龙树菩萨所造者,仍非多数人所承认者。譬如《佛光大辞典》如是载:【《释摩诃衍论》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本书相传为龙树所作,然其真伪,论说不一,或谓本书乃日僧圆仁,根据新罗僧珍聪口传而成立者;或谓原撰者为新罗国大空山沙门月忠;或谓本论诸咒各种奇特之异字中,有类于武则天之文字者,故推论本书成立于武周时代。】
近人印顺亦作考证:【后起的大乘学派,争以龙树为祖,这可见他的伟大,但也就因此常受他人的附会、歪曲。如有些论典,本不是他的作品,也说是他作的。真谛三藏的‘十八空论’,内容说十八空,也谈到唯识;有人看见谈空,就说这是龙树作的;也就因此说龙树宗唯识。其实‘十八空论’是真谛的‘辨中边论释’(辨相品的一分与辨真实品的一分);传说为龙树造,可说毫无根据。还有‘释摩诃衍论’,是‘大乘起信论’的注解,无疑的是唐人伪作;无知者,也伪托是龙树造的。还有密宗的许多伪作,那更显而易见,不值得指责了。我们要理解龙树的法门,唯有在他的作品中去探索;不是他的作品,应当辨别、把他踢出龙树学外,这才能正确而纯洁的窥见他的本义。(《中观论颂讲记》页3)】
近人傅伟勋亦有考证:【……隋朝慧远所撰《大乘起信论义疏》四卷,新罗元晓所撰《起信论疏》二卷,与唐朝法藏的《大乘起信论义记》五卷,皆收在大正大藏经第44册,算是《起信论》注疏中份量最重,因此历来合称“起信三疏”。至于传说龙树所撰的《释摩诃衍论》十卷,可能是在法藏《义记》成立之后,在中土或在朝鲜成立的伪作。(《大乘起信论义理新探》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页118~147)】
又如日人汤次了荣所著《大乘起信论新释》中亦说:【本论(起信论)一度在印度出世,无疑地当时广为讲布,但此中消息今已杳然不可知悉,只有一种注释还存在,即《释摩诃衍论》十卷,龙树菩萨造。此书中把《起信论》的本文一一加以注释。(日本的)真言宗认为这是龙树菩萨的真作,但(日本的)天台宗主张这是伪书,因此真伪未决。】
余亦蒐集资料,试于大藏经古时典籍中蒐寻:是否曾有记载或叙述《释摩诃衍论》之记载,今将求证之结果,列载如下:
唐朝道世所编《法苑珠林》百卷,未曾述及《释摩诃衍论》之存在。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之《翻译名义集》中,亦未曾述及《释摩诃衍论》。其余诸多记录中,亦未见有此论。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翻译之《龙树菩萨传》中,载有《中论……》等著作,独缺《释摩诃衍论》:【龙(大海龙王)还送(龙树菩萨)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
别译《龙树菩萨传》亦然:【是时龙树,于南天竺大弘佛教,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于《无畏》中出《中论》也。】皆未载 龙树菩萨曾造《释摩诃衍论》。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云:【如是展转乃至无数,广开分别摩诃衍义,造《优波提舍》十有万偈,《庄严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论,各五千偈,令摩诃衍光宣于世;造《无畏论》满十万偈,《中论》出于无畏部中,凡五百偈,其所敷演义味深邃,摧伏一切外道胜幢。】亦未载此论名。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高僧传》中,曾提及多论:《显宗论、三法度论、围陀含多论、五明诸论、通三世论、菩萨戒本释论、十住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修行方便论、毘婆沙论、五戒略论、解脱道论、释蒙论、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贤论、名德沙门论、数论、人物始义论、神无形论、立本论、大智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成实论、释驳论、波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注异宗论、金刚后心论、达性论、白黑论、难白黑论、无生灭论、辩宗论、达性论、达命论、闻苞论、实相论、明渐论、三世论、神不灭论、圣智圆鉴论、无生论、法身论、业报论、法华宗论、异十论、涅槃论、成实三论义疏、空有二谛论、显验论、法性论、觉性论、七宗论、玄通论、毘昙玄论、蘧颜论、夷夏论、显证论、法性论、爻象记、成实论大义疏、述交论、生死本无源论、三宗论、七玄论、诫众论、决正四部毘尼论、赞论十科》等,总计正论邪论共78部,独缺《释摩诃衍论》,故知当时仍未有此论流传。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续高僧传》中,所曾提及之论甚多,亦皆不曾见之,唯至记述释彦琮[0436b15]时,方才言及“释论”一名:【仁寿二年下,更令撰“众经目录”,乃分为五例,谓单译、重翻、别生、疑伪、随卷五位,帝世盛行。寻又下令撰“西域传”,素所暗练周镜目前,分异讹错,深有徵举,故京壤名达多寻正焉。有王舍城沙门,远来谒帝,事如后传;将还本国,请“舍利瑞图经”及“国家祥瑞录”。又令“琮(释彦琮)”翻隋为梵,合成十卷,赐诸西域。琮以洽闻博达素所关心,文章腾翥京辇推尚;凡所新译诸经及见讲解大智释论等,并为之序引。】于此方见“释论”之名,此前悉皆无之,而此释论二字,仍有疑义,非必即是指称《释摩诃衍论》。 又载:【道士蔡晃成英等,竞引释论中百玄意,用通道经。】 又载:【亡前谓曰:“吾以华严大品涅槃释论,此之文言,吾常吐纳。”】而此“释论”二字,非指《释摩诃衍论》,多说为《大智度论》之释论。是故随唐之世并无《释摩诃衍论》。
《释摩诃衍论》始见于新罗国,于宋朝时方传入中国;然于新罗弘传之时,有时则托言为中国昙摩谶所译,与大正藏所载之“姚秦筏提摩多译”者不同,是故多有淆讹,疑是后人托言某人所译,与朝鲜、日本流传本之说为姚秦筏提摩多所译不同,非如余经余论之明确,故可断定为当时朝鲜僧人所伪造者也。譬如《海东高僧传》所明载云:
【[1016b16]释义渊,句(读作钩)高丽人也;世系缘致咸莫闻也,自剃染,善守律仪,慧解渊深,见闻泓博,兼得儒玄,为一时道俗所归。性爱传法,意在宣通;以无上法宝光显实难,未辨所因。闻前齐定国寺沙门法上,戒山慧海,肃物范人,历跨齐世为都统,所部僧尼不减二百万。而上纲纪将四十年,当文宣时盛弘释典,内外阐扬,黑白咸[ㄠ-ㄙ+儿(中国无此字)],景行既彰,逸响遐被。是时句高丽大圣相王高德,乃深怀正信,崇重大乘,欲以释风被之海曲,然莫测其始末缘由。自西徂东年世帝代故,件录事条,遣渊乘帆向邺,启发未闻。其略曰:“释迦文佛入涅槃来,至今几年。又在天竺经历几年,方到汉地。初到何帝?年号是何?又齐陈佛法谁先从尔,至今历几年帝?请乞具注。其十地、智度、地持、金刚般若等诸论本,谁述作著论?缘起灵瑞所由有传记不?谨录谘审,请垂释疑。”上(此谓朝鲜国王)答云:“佛以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生,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当穆王二十四年癸未。王闻西方有化人出,便即西入,至竟不还,以此为验。四十九年在世,灭度至今齐世武平七年丙申,凡一千四百六十五年。后汉明帝永平,经法初来。魏晋相传,吴孙权赤乌年,康僧会适吴,方弘教法。地持、阿僧伽比丘,从弥勒菩萨受得其本。至晋安帝隆安年,昙摩谶于姑藏,为河西王沮渠蒙逊译《摩诃衍论》,是龙树菩萨造。晋隆安年,鸠摩什波至长安为姚兴译十地论、金刚般若论,是僧佉弟婆薮盘豆造;至魏宣武帝时,菩提留支始翻。”】由此明文记载,可以证知:《释摩诃衍论》确由新罗传出,时在新罗僧释义渊之年代,假托为中国晋朝昙摩谶所译者(当然也有可能是后人造传时附会为释义渊年代已有此论),然却异于万续藏、大正藏所载之筏提摩多所译之记载。
又:《法华传记》有载:【[0052c25]真谛三藏云:西方相传,说法华大教,流演五天竺。造优婆提舍,释其文义五十余家。佛涅槃后五百年终,龙树菩萨造法华论。六百年初,坚意菩萨造释论,并未来此土,不测旨归。】然而此处所谓释论者,非谓《释摩诃衍论》,其实乃是《十地释论》也;详如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所集《华严经传记》叙述:【近问西来三藏梵僧,皆云:金刚军菩萨造十地释论,有一万二千颂,翻可成三十余卷。又坚慧菩萨,亦造略释,未传此土,于阗国见有其本。】可知此中所言释论者,乃是十地经之释论也。除此以外,所有文籍,皆未见记载有释论字样,而此释论二字所说者,亦非是《释摩诃衍论》,而是十地经之释论也。
后至中国天台宗第二祖起,始尊《十地经》之“释论”:【[0098b21]二祖北齐尊者,讳慧文(德行未见本传)当齐高之世(齐是国号,高谓高祖渤海人也,姓高氏,齐大夫高奚之后。高欢次洋方受魏禅,都邺在相州,即北齐也)独步河淮(无竞化者,故云河北。淮谓南,行化于世)法门非世所知(明所证既深,非余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尊者法行于世,如履地不知地之厚,戴天不知天之高),尊者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准付法藏。龙树是金口祖承第十三师,尊者横承,禀以为师也,故翰林梁肃曰:“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病之,遂用权略制诸外道,乃括十二部经,发明宗极。微言东流,我北齐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斯言尽之,后学尊敬不敢正斥其讳,以北齐尊者称焉。”
此释论传于第三祖慧思,仍然尊崇之:【陈南岳释慧思:“试读大智度论初卷,即便心悟,一不遗忘,兼识言下之旨。如是遂读通一百卷,并能诵记,明解义味。自后诵念之暇,多讲释论及法花经。思知齐历告终,乃托身陈国,即入衡岳花盖下,立寺行道。”】然至第四祖智者大师,即废弃此十地经之释论而不用之。是故此中所言之释论者,仍然非指《释摩诃衍论》;故说有唐一代中,未有宣讲传承《释摩诃衍论》者,唯在明朝初叶以后之高丽、日本有之。是故乃至后来中国碛砂藏、敦煌藏、乃至清朝龙藏编辑时,亦未列入典藏,千余年中少见有人讲说。
是故古时所谓《释论》者,常谓某经之解释议论也,皆非是指《释摩诃衍论》也。譬如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一》:【般若经论集二十卷(房云:见吴录。今与此集,乃是庐山远法师,以大智论文句繁积,初学难寻,乃删烦剪乱,今质文有体,撰为二十卷,亦云大智论要略,亦云释论要抄,此乃远公撮略前论,非什别翻也) 】 亦如:【大智度论一百卷(或云大智度经论,亦云摩诃般若释论,或七十卷,或一百一十卷,弘始四年夏于逍遥园出,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讫,叡制序见二秦及僧佑录)】 亦如:【摄大乘论释十五卷(天亲菩萨释,亦云释论,或十二卷。第一译与随笈多等出者,同本天嘉四年于广州制旨寺出,慧恺笔受)】 亦如:【阿毘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婆薮盘豆造,第一译与唐译俱舍论同本,天嘉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制旨寺译,至大十月十日讫至五年二月二日更至光大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毕)】 亦如:【摄大乘论释论十卷(第二出,与真谛译者及唐译世亲摄论并,同本世亲菩萨释,见内典录)】 亦如:【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见内典录护法菩萨释。永徽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毕。沙门敬明等笔受)】 亦如:【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有释论一卷(右此遗教经旧录所载,多在小乘律中,或编小乘经内。今以真谛法师译遗教论,彼中解释多约大乘,小乘不显故移编此)】 亦如:【释论一卷(佑云:疑是大智度论抄之一卷)】 亦如:【摄大乘释论十二卷】 亦如别载:【大智度论一百卷(或云大智度经论亦云摩诃般若释论或一百一十卷或七十卷)】是故古来典籍中所载之释论者,多非是指《释摩诃衍论》。
日本《御请来目录》中,[1060b17]“入唐学法沙门空海言之”时代,亦尚未曾闻有《释摩诃衍论》流传。
《大唐西域记》虽载多论名称,然亦未曾言及《释摩诃衍论》。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