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正 -----25
25.上平居士云:【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萧对元音老人的批判,不难明白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真理的颗粒。萧把元音老人所说的“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心”说成是第六意识,为识阴所属,理由有二:一是在熟睡的状态下,这个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了了分明的灵知心便不可得,可见它是生灭法,决不可能是自性。在这里,萧所犯的一个主要错误就是,他将灵知觉性与第六意识混为一团,把不缘尘、不分别、不取舍的灵知觉性混同于缘尘分别取舍的第六生灭意识,不知这两者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于是乎,藉口在睡眠状态下意识暂不生起、醒后复生,便说灵知之心也是生灭的,----可见,萧平实从来就不曾知道,生灭心中当下就有个不生不灭性在,更不会想到要在即见闻觉知的当下去了悟无生之理,由此可见,萧在睡眠中肯定没有体验过灵虚不昧的状态,他的修行境界也就可想而知,如果他体验过,他必不会否定在睡眠状态下虽然意识停止了活动,但尚有灵知心在这一事实。二是元音老人所说的“这个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心”是对第六意识起般若正观来体证到的,它与第六意识是不同的,前者是无分别之智,后者是生灭之识。按萧的二边理解,第六意识与第八阿赖耶识是完全分立的两个东西,所以不可能从生灭的第六意识起观而契入到如来藏或者真如本心。其实,上面我们已经讲过,问题不在于是否能从前六识起观入手,关键是入手时所持知见是否正确,是不是般若正观,如果真地能够确立起万法唯心、万法平等、中道不二之正知见,不要说从第六意识入手观心能开悟见性,就是从闻声嗅香中亦可返本还源。判断所起觉观是属生灭意识,还是不生不灭的无漏智慧,根本点就在于是否起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即是意识,无分别执著即是始觉之清净智。换句话来说,用无分别始觉之智,观破第六意识,同样可以见性。《楞严经》第五、第六卷所记,二十五位大士各各自说最初入道之方便,以显圆通之理,即是明证。反过来,若不能确立不二之圆融观,妄将前六识与真如自性对立起来,妄立生灭、染净、真假之二边见,欲在生灭心之外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无有是处;何以故?生灭心当体即是不生不灭!更不用说直接从第八阿赖耶识入手了;何以故?第八阿赖耶甚深微细,非凡夫及二乘境界;最初入道者,若不经由方便,想直接从第八阿赖耶入手,根本不可能做到(详后)。萧口口声声反对把第六生灭意识当作因地真心(这个观点是对的;萧的错处在于,他从割裂的观点出发,客观上否认了从对前六识起观入手见道的可能性,错在他不知六识当体即是真如自性的大用),要求人们一开始直接把第八识当作因地真心来起修,可是,他在自己的书中却并未能亮出他的“无上妙法”,只不过是用一些含糊的概念在打掩护而已。】
此一大段,分成二小段辨正之:
第一小段:【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萧对元音老人的批判,不难明白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真理的颗粒。萧把元音老人所说的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心说成是第六意识,为识阴所属,理由有二:一是在熟睡的状态下,这个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了了分明的灵知心便不可得,可见它是生灭法,决不可能是自性。在这里,萧所犯的一个主要错误就是,他将灵知觉性与第六意识混为一团,把不缘尘、不分别、不取舍的灵知觉性混同于缘尘分别取舍的第六生灭意识,不知这两者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于是乎,藉口在睡眠状态下意识暂不生起、醒后复生,便说灵知之心也是生灭的,----可见,萧平实从来就不曾知道,生灭心中当下就有个不生不灭性在,更不会想到要在即见闻觉知的当下去了悟无生之理,由此可见,萧在睡眠中肯定没有体验过灵虚不昧的状态,他的修行境界也就可想而知,如果他体验过,他必不会否定在睡眠状态下虽然意识停止了活动但尚有灵知心在这一事实。】
略覆: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菩萨云:“一切唯识--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 玄奘大师于长安城门高悬“真唯识量”四字,力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此非不回心之二乘圣人所能知之,亦非未悟及错悟佛子之所能知,更非信仰一神教及不信佛之佛学研究学者所能知。此谓世界之所以出现成、住、坏、空之现象而不断轮替重复,皆因有缘众生之如来藏中所蕴含之共业种子所感而生;由众生真心中之不可知执受之业力所共同形成,非自然有,更非某神所创造。三界中一切法之生、住、异、灭,皆因如来藏--阿赖耶识,经由其相分及见分(七转识)而显现。然七转识见分之运作,不能离于阿赖耶识之外相分及内相分,离此则七识见分便无能运作,则吾人能知能觉之心便无能运作,故云法相唯识--一切法皆不离一至八识。
上平居士谓“灵知觉性与第六意识不可混为一团”,意即灵知觉性不是第六意识,那么灵知觉性应该是真心罗?然而 世尊却一向开示:真心阿赖耶识虽住于身中而无所住,非形非色故无所住,六入不会故无所住,无分别性故无所住,本性清净故无所住,非善非恶故无所住,远离能所分别故无所住,不落境界故无所住。这种体性是无始劫以来就如是,不是经由修行之后才如此。正觉同修会中之破参者,皆如是证得如来藏,而皆同样如此现前观察 平实先生诸书所说如是正理,完全无异。
如是真心如来藏于无所住中,却能于行住坐卧乃至睡著无梦时,分分秒秒刹那刹那而生其心,乃至昏迷死亡住胎之中,意识不能觉知之时,祂依然刹那刹那不断地生其心,此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正意涵。不但是 佛金口所说, 平实先生亦如是说,亦教导大众如是证,亦于书中具说分明;云何上平居士可谓“灵知觉性”就是真心如来藏?灵知心如果是如来藏,必定应该闷绝眠熟之时亦不断灭,然而现见必定断灭,施与一针麻醉剂之后亦必定断灭;然而如来藏在被完全麻醉之大手术中,亦是一样分明地显示存在而继续运作,绝不断灭。上平居士何曾了知?何曾证知?然而正觉同修会中之一切已悟同修,却都如是证知、如是现观无讹。
元音老人所说的“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心”如果是真心阿赖耶识,那么请问:在大手术被麻醉时之了了分明的灵知心何在?早已不存在也。若元音所说之灵知心确是如来藏,那么所有 佛世尊所说的经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离见闻觉知”、“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不观是菩提”、“……我说第一义者是过一切诸相境界,觉观是名诸相境界”……等佛语菩萨语,都得重新改写罗?因为所言皆与元音老人所开示不相符合!皆是离见闻觉知、离觉离观之心,真是岂有此理耶!
上平居士因为原来自以为悟,如今被 平实先生之书论所破,原来悟者的身分灭失了,所以生起瞋心,所以扭曲经论而作狡辩,意欲维护自己及净慧法师之悟者身分,所以才有如是诽谤之文登在网站上。上平居士同于元音老人之见解,都执著“离念灵知”为真如心,认为“于有念时别有另一本来离念之灵知心,于睡眠之中另有一个灵虚不昧的心,祂就是真如妙心,就是佛性”,其实此等皆是意识觉知心耳,只是眠熟与浅睡所生的差别罢了。此谓彼离念灵知心非真离念故,只是意识觉知心之反观性尔,于唯识种智中说之为意识觉知心之“证自证分”;我正觉同修会修学无相念佛成就者,泰皆能于一切时中,以此离念灵知而念佛,离一切语言相而念佛忆佛,并能离语言文字而察知自己是否存在忆佛不断。然诸同修皆知此觉知性乃是意识心,知应继续锻链工夫,再求进一步之觉证,不敢便认此离念之觉知性为真如佛性也。由如是正见,方能远离“认妄为真,得少为足”之病,继续用功;乃至后来之证得第八识真如,以及后来之眼见佛性、进修一切种智,方可谓为真正之佛法修学之道。
综观今时诸方南北传、显密教等一切大师,悉皆认取离念灵知之觉知性为真实不坏之常住法,普堕意识境界,皆是未断我见者。然意识我--离念灵知--必须依于未坏之五色根方能存在,非如第八识及第七识末那于五色根坏时犹能存在。末那识于眠熟时仍能存在而令有情次晨醒来,于五色根死亡毁坏时仍能依于第八识而存在不灭,而犹非是真实心,何况觉知性之“意识离念灵知”须依末那为其俱有依,而后始能生起存在者?焉可强行建立为真实心?何况觉知性之“意识离念灵知”夜夜熟眠已,须依末那及第八识心,方能于次晨再现起者,云何可以强行建立为真实心?若觉知性之意识离念灵知心可以建立为真实不坏心,则不须 佛来人间受生说法,一切常见外道皆已如是主张、如是证得故。
离念灵知心名为三界中之心,一向不离三界中之六尘法,是“三界有”所摄之法;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乃是离念灵知心之心数法,名为六转识之心数法;思量作主性,名为意根末那识之心数法;俱是五阴所摄之“三界有”法。第八识实相心非是三界有法,本来即已不堕“三界有”法中故,一向不堕六尘境界故,一向远离见闻觉知故,五阴及见闻知觉性等三界有法皆由此实相心生故。
实相心兼具非无性--非无三界有性,与“三界有”非一非异故;能生三界有,而与三界有非俱非不俱故,是故不应言“无三界有性”,惟非纯是三界有性。“三界有”之无念灵知心,及其心数法之见闻知觉性,以及随时随地返观之证自证分等,俱含藏于实相心中故。 复次,第八识如来藏心于三界有法中,有其自己之心数法,离于六尘而不断现行运作,亦可有时不现,为诸禅宗破参者之所证知,故于禅宗公案无所滞碍,知其密意,非诸错悟及未悟者之所能知;如来藏复有其自己之心数法,离于六尘而不断现行,为禅宗之初悟及浅悟者所不能知,唯有久学菩萨始能知之者;既有如是第八识之心数法,同为禅宗证悟者及久学菩萨所同皆证知,则不可谓无此如来藏心,故名非无。 三者,第八识实相心复有无量心数法,为初地菩萨乃至 佛所证知,名为自心真如之唯识性;随其证知此心之唯识性而起唯识行,故能分证无生法忍而起道种智;乃至具足圆满,名为佛地一切种智;既有如是第八识之无量心数法,为地上菩萨之所共证,当知此心非无。
此外,上平居士评论说:【由此可见,萧在睡眠中肯定没有体验过灵虚不昧的状态,他的修行境界也就可想而知,如果他体验过,他必不会否定在睡眠状态下虽然意识停止了活动,但尚有灵知心在这一事实。】但是这种睡眠中的离念灵知,其实是正觉同修会中每一位已经练成无相念佛功夫的人,所常常安住的境界,这是很粗浅的境界,没什么稀奇之事;何况 平实先生的禅定证量,超过睡眠中的离念灵知多少倍,绝非上平居士所知,竟以这种正觉会中多数同修所常住的粗浅境界,来评论 平实先生,岂非无知之人?
上平居士说:【萧把元音老人所说的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心说成是第六意识,为识阴所属】,然而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能所双忘,并不是真正的能所双忘,只是极短的几刹那暂时之中不起能所妄念罢了,只是意识心之介尔初心罢了,仍然还是意识觉知心。只要再过几秒钟,这个离念灵知心还是会起念,还是有能所的。正觉同修会中的同修们,只要学成无相念佛功夫,都可以很长时间不起妄念,而且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起语言文字妄念,远胜上平居士所说的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中间几刹那的短时间不起念,超胜过无数倍。但这种胜妙境界,而且是长时间的离念清净境界,都还只是意识境界罢了,都无法获得 平实先生的开悟印证。而上平居士的这种短时间的来不及起念的离念灵知,纵使能延长到像无相念佛那样长时间不起妄念,仍然只是意识境界,何况是现在还做不到的上平居士?
如果有人修得了无所有处定,那也还谈不上能所双忘,因为无所有处定中,还有觉知心与定境法尘存在,能所俱在故。纵使上平居士有一天修得了非非想定,住成长时间中都不起念,也不了知自己觉知心仍然存在,在境界上说(不是在般若的理上说)真的是能所双忘了,都还只是意识心的境界,都不可说就是真如心,因为那个住在非非想定中的极微细的觉知心也还是意识心啊!何况上平居士连简单的无相念佛功夫都还不会,奢言初禅乃至非非想定中的极微细意识心,岂不都是空谈?
如果上平居士所说的前后念间极短时间的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心,那常见外道修得长时间的离念灵知境界,住在欲界定中、初禅定中乃至非非想定中时,都应该说他们是已经证得真如的大乘圣者了,也应该说他们都是亲证般若的大乘圣者了,可是 世尊却说那些证得非非想定的外道仍然还是外道,不入佛法般若的见道位中;乃至二乘阿罗汉已经断我见我执,证得灭尽定了,连能知能觉亦灭失了,真的是能所双忘了, 世尊却还是说他们只是二乘法中的圣者,说他们还是不懂般若、还是没有证得真心如来藏。上平居士为什么不想想这里面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