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妹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如何一生取证初地?

佛菩提果的究竟圆满是佛地,而佛菩提果所修证的,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以及第八识的七种性自性、人无我与法无我;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因为祂含藏着将来圆成究竟佛道而成为如来的功能,也就是含藏着能使众生未来成为如来的种子,所以祂也叫作“如来藏”。大乘菩萨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如来藏中七识心相应的贪、瞋、痴、慢、疑等烦恼现行修除掉,证得解脱能出三界;但却发起了受生愿,继续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七转识相应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一面修证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智慧〔编案:种子就是指功能差别。〕;直到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那个时候的第八识,就改名为“无垢识”,又叫作“佛地真如”。
 
所以,大乘菩提的内涵,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总相与别相上说,是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这个般若空是以真心空性来函盖蕴处界空相,而不是只有蕴处界空相;另一个部分,则是到了三转法轮时期,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也就是如来藏系经典的内涵,这是第三转法轮时期所说,是证悟的菩萨悟后进修成佛之法。修学第二、三转法轮的般若、唯识诸经,能使已明心破参入七住位的修行人进入初地,期间若有善知识的指导,在一生当中就可以完成。入初地之后深入修学第三转法轮的唯识诸经法义,则可以使菩萨次第迈向佛地。第二、第三转法轮诸经的法义,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而大乘菩提则不是不肯回小向大的二乘人所能知道的,它是唯有大乘才有,是不共二乘的,所以也名为别教,有别于二乘菩提的缘故;这也有别于大乘通教专修解脱道的菩萨们,他们欲求证佛菩提,而仍无因缘接触佛菩提妙法,因为没有因缘得遇大乘胜义菩萨僧,所以无因缘的缘故,修学大乘法仅依悲愿,而在实证解脱以后,继续发起受生愿,而世世住于人间广度众生,修学大乘通教解脱道。
 
但是,大乘佛菩提增上慧学的修证,必须经由大乘真见道的入手,也就是破参明心证得如来藏,然后发起了般若中道智,才能够渐修,乃至入于初地修学增上慧学;所以一切未证得如来藏的大乘行者,当务之急是亲证自心藏识。所以,没有不证藏识而能契会般若中观的人,因为实相般若以及中道的观行,都是依万法根源而且是恒时显现其中道性的“如来藏”而说的缘故;如果不能契会般若中观,就无法熏修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的智慧,而修学初地的无生法忍实证初分道种智,正是以般若智及中道观行的智慧作为基础。
 
然而菩萨明心证悟以后,虽然得到般若智慧以及中道智之现观,但只是入到别教的第七住而已;纵使能眼见佛性而证得世界身心如幻的现观,也只是十住位的菩萨,还没有进入初地。原因有四个:第一个,未发起圣性,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必须要入十行位中,行种种行,修除凡夫异生性,藉以发起圣性,令思惑永伏不现,以成就圣性的缘故,所以叫作性种性成就。第二、未发起修道性,是因为仍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须入十回向位中,藉种种回向之行而发起能修十地法道的修道性,就称为道种性。第三、是因为未具足入地所需的增上慧学----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因此,必须依止大善知识熏修《般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令见地通达,而由大乘真见道转入相见道位,证得初地无生法忍的道种智。第四、是因为还没有发起广大心,所以应当依《华严经》的〈十地品〉,在佛前以至诚恳切之心,勇发十无尽愿,并且修集入地所需的广大福德。已经证悟的佛子悟后进修如上的四种法,因这四种缘具足的缘故,所以能够进入初地,成为初地圣人。
 
所以,大乘别教菩萨证得如来藏时,虽已胜妙于声闻教中的初果圣者,但是只是大乘无生忍之人无我智而已,并没有得到法无我智,所以只是别教七住贤位,还没有进入初地的圣位,这只是真见道位的习种性菩萨。也就是说,他跟声闻初果人一样,习气仍然很重;也是说,他尚需修除大乘无生法中的异生性,尚需熏习大乘法的修道性,也必须要熏习增上慧学,所以叫作习种性菩萨。证悟明心只是真见道,还有见道位的般若别相智慧有待修学;别相智圆满了以后,才有办法进入初地。所以,依这样的道理的缘故,一切佛弟子都应该要知道,修学这个三乘菩提有这样子的一个差别。知道这样的正理以后,所有的佛弟子才不会被人所诳惑而不自知;也才能够真的知道自己修行的深浅程度,才不致生起增上慢,而造下未证言证的大妄语业。假使有人能够证悟如来藏,也能依前面所说的四法如实而修,那在大善知识的指导下,一生就能够进入初地。
 
以上我们略说三乘菩提的异同,期盼一切有缘的佛弟子都能够由此“三乘菩提概说”的电视弘法的因缘,因为这样子的因缘,能够得入大乘真见道,从此步入修道的坦途,永远不为邪见、谬见所误导,永远不堕佛法的歧途,这个是我们开演“三乘菩提概说”最主要的一个缘起与用意。
 
------《三乘菩提概说》  <第001集 三乘菩提概说简介>  余正文老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