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大乘佛子应修一切种智

大乘佛子在破参明心时,找到自己无始来的本来面目如来藏,般若正观现在前,能亲自现前领受如来藏的体性,亲见自心真如之理体,也就是如来藏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和涅槃性;这种能够亲见自身真如无为性之总相体性,就称为般若总相智。菩萨在破参明心获得总相智以后,继续跟随真善知识修学般若系列的一切经典,也就是从种种不同的方向、种种不同的层面,来探究这个实相心与一切法彼此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属于般若别相智所含摄,在别相智圆满以后,应该继续熏修一切种智。所谓“一切种智”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所蕴藏的一切种子,了知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就叫作一切种智。修学一切种智而还没有圆满者,譬如初地到等觉菩萨所修就称之为“道种智”。简单的说,一切种智就是指“一切种子之智慧”。
种子又叫作界,也叫作功能差别。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具有三种能变之功德,能够变现五阴世间以及能够辗转出生万法来。这三种能变识,就是大乘唯识经典中所说的“心、意、识”。这心、意、识为什么称为能变呢?那是因为“第八识心”祂可以变现出种种法来,不仅可以出生祂自己的功能差别,也可以变现出众生的五蕴、十八界以及六尘万法,所以称为“第一能变识”。第二能变识是指“意根”,也就是末那识,祂能变生识的种种执着,因此而有贪、瞋、痴、慢、疑等染污体性出现;也因此而导致有情众生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山河大地世间,而使有情众生得以在其中受种种之苦乐果报。第三能变识就是指“意识心”,祂能让有情产生对六尘境界的种种分别,并且能够变现出种种的世间法来。
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来说明这三种能变识的功德:
首先说明第一能变识,第一能变识就是指第八识,梵语称为“阿赖耶识”,在天竺译为“无没”,也就是指不会消失之识;在中国则翻译为“藏识”,意思是说祂能够“摄藏一切种子”,生起万法,是一切有情生命的本源,也是众生生命的实相,所以称为“藏识”。这个第八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意涵存在。
所谓“能藏”的意思是说,这个第八识能够贮藏万法种子,生起世间万法,因此第八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而“所藏”的意思,则是指种子在生起现行时,会受到能熏的七转识杂染法的熏习,受熏之后的新种子仍然会回藏于第八识心中;这个时候新种子是能藏,而第八识则是种子所藏之处。而“我爱执藏”的意思是说,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对于自我的虚妄生起种种的贪爱、执着不舍,因此就称为我爱执藏;这个时候第七识是能执,第八识则是所执。
佛世尊于三藏十二部经中,广说这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名称,都是因为这第八识有种种不同的能变性而施设建立。接下来,我们就以第八识最主要的三种名称,来说明祂的能变功德:
第一叫作“阿赖耶识”,这是指有学位之三乘圣人以及一切凡夫异生的真实心。虽然离开能所分别,但却仍然具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能够摄藏一切杂染法而不会丧失,仍然含藏着能够引生分段生死之有漏法种,也就是仍然具有阿赖耶性存在,所以称为阿赖耶识。
第二叫作“异熟识”,这是指凡夫异生、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一切菩萨,不论分段生死已经断除或者尚未断除,都还有善、不善业的异熟种子存在,能够引生未来世的异熟果报。因此,二乘无学圣人虽然断了分段生死,但却仍然不离变易生死;他们因为害怕分段生死的痛苦,所以在舍报时就取无余涅槃。而菩萨阿罗汉或八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虽然断了分段生死却不畏分段生死,以广大之慈悲愿行而受后有;虽然示现有分段生死,然而实际上却唯有变易生死。由于他们的真实心中还有能引生死异熟果报的种子存在,所以称为异熟识。第八识之所以有异熟的体性存在,正是第一能变识的功德所成,因此这个异熟识的名称函盖范围就极为广泛。
第三叫作“无垢识”,这是指佛子在历经资粮、加行、见道(通达)、修道、究竟等五位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以后,而使凡夫地真实心中的一切有漏法种,转变为清净的无漏法种,这个第八识就成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名之为无垢识真如。譬如禅宗中土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叶尊者,乃至达摩祖师等诸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以后,修学禅宗的般若禅而得开悟,乃是悟得异熟识,也方便说为真如;那是因为此时“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等佛地功德,还没有现前的缘故。
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第八识,因为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种子和所造业种,以及所含藏的前七识种子,具有集藏分段生死之集藏性存在,所以称这第八识为阿赖耶识。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祂是本来具足,不是修行造作而得;祂远离能所分别,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藉着身根及觉知心才能生起现行,必须经由修行转变清净而生起般若实相之智慧。
假使修行者在闻受声闻解脱道之后而得以见道,以及其后能够继续努力修道断除思惑,不再有阿赖耶性,也就是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种子的集藏性存在时,就成为阿罗汉;这时第八识改名为“第九识”—异熟识,也称为“庵摩罗识”,其实仍然是第八识,唯改其名不改其体。
如果阿罗汉们随后闻佛说大菩提成佛之道,能够心生欢喜而回小向大,进修佛菩提道,经由明心的七住位证得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经所说之般若别相智;复又能不起自满之心,继续进修诸地所修之一切种智,而生起无生法忍进入初地,能断尽思惑而不断之,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受生,向诸地进修;从此以后,开始进断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并进修无生法忍之一切种智,地地增上。一直到初地满心位时,能够取证慧解脱果而不取证,到三地满心时能证灭尽定之俱解脱果而不证之;初地三地菩萨舍寿时,能够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之;次第进修唯识种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证灭尽定而仍不入无余涅槃;继续进修七地之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之于色变现自在,于解脱道无功用行,以及由佛所授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等,渐至等觉位中;又于百劫中随处舍身受生,布施头目、脑髓、身躯、手足等,如是以百劫之无量内财而修相好,才能在最后身菩萨位时,具足成佛时所需之广大福徳资粮。福徳具足以后,在因缘成熟时降生人间,出家修行,断尽所留最后一分烦恼障习气种子,断尽最后一分极微细所知障随眠,成究竟佛道。此时之第八识改名为第十识,称为“无垢识”,又叫作“果地真如”。
如是进修而成就佛道,就名为佛菩提道,也称为“大菩提道”,这是因为不同于二乘菩提所修之解脱道的缘故。如是进修,渐渐转易第八识之内涵,使第八识之阿赖耶性及异熟性能够断除净尽,成为无垢识真如;这都是由于第一能变识,有这种大功德力所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之初能变性,就没有宇宙一切现象与万法之现起,也没有三乘一切法门之修行,乃至世间一切有漏有为法之修证,也都无法成就。
以上略说第一能变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介绍第二能变识:
第二能变识是指第七识—意根,又称为末那识。意根乃是十八界法所摄,归属于六根之中。六根之前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根,是有色根,属于色法;而意根则是无色根,乃是心法,非是色法。阿含诸经中说之为“意”,第三转法轮唯识诸经中说为“意、末那、遍计执识”,祂是意识之俱有依。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自内我,也执意识觉知心为我,复执五根五识为我,祂恒欲了别三界诸法,普遍计度,执为真实,所以名为“遍计所执识”;因此而说意根与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等四烦恼恒共相随,乃至眠熟无梦时,亦不暂舍这四种烦恼以及内外执着;一直要到菩萨七住位真见道不退转之后,才能渐渐舍离这四种烦恼以及祂的执着性。
这个第七识不知道自己虚妄,普遍计度一切三界诸法为我、为我所,无始来覆障真如不执我、不作主、不起慢、不贪五尘等清净体性;一切有情之所以有贪、瞋、痴、慢等境界,都是这个处处作主之心所变现,所以说末那识意根是一切无明之根源。又因为这个末那识恒常不断地审察度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因此成凡成圣悉凭末那识之“人我执”与“法我执”断与不断而有差别。
由于意根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恒审思量的缘故,所以产生了普遍计度执着的体性,也因为这种执着性,使得众生不断地轮回三界生死。然而祂的这种执着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无量世以来,被意识错误的教导熏习而来。熏习越久,意根的执着性就越强,所以意根是一个“习惯性”比重很大的执着心。由于意根种子从如来藏中不断地流注而出,无始劫以来未曾刹那间断(不像“意识觉知心”在眠熟、闷絶、正死位、入无想定、入灭尽定时会断灭消失),于一切时中恒时不断地审度一切法尘,而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地指挥六识造作种种善恶业,所以说末那识恒审思量一切法。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意根末那识恒与相分相应,无有中断时,白天清醒位时,恒藉内相分而与外相分相应,眠时梦中俱与外内相分相应,眠时无梦则藉内相分与外相分相应,无始劫来恒常运转,未曾有一刹那间断,所以说此心恒、审、思、量。若无此心,一切人不能于睡眠中醒觉,一切修行者也不能于无心定中出定;乃至一切有情虽能分别觉知,而悉不能造作一切事业,都将像植物人一样,虽然能够觉知痛痒,但不能自行的搔抚,也没有办法向别人表示意思请求协助处理。所以说必须有意根刹那刹那作主思量,才能有有情的一切行为产生。
这个意根虽然无始劫以来恒审思量一切法,而不曾刹那间断,但是祂却是可以灭除的。譬如二乘无学圣人断了意根的自我执着以后,舍寿时便可以断除意根之自己而入无余涅槃,这个意根就永不复现,无有再生起运作之时;因此,意根是没有常住不坏之自体性者。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意根末那识唯有第八阿赖耶识为其俱有依,不像意识等六心需有其他的俱有依,一定得依五根方能生起;因此,人在死亡以后,意根种子仍得从如来藏中流注而出,使意根继续现行而导致“中阴身”之从如来藏中出生。中阴身出生以后又有见闻觉知,死后依靠家人饮食祭拜的香气,可以维持中阴身的力气;这个中阴身到第六天开始衰弱,第七天时坏掉,觉知心再度无法现行运作;如是一七乃至七七,意根为了继续拥有见闻觉知心,于是在中阴阶段,由意识分别、观察、选择,再由意根决定去投胎。下一世出生的时候,虽然是同一个意根,但却是另一个全新的意识觉知心,因此根本记不得往世的事情,只知道要保持见闻知觉性来供自己所用;祂的分别性很差,但却是相续不断的。
这个意根的运作非常的细腻,即使在正死位、闷绝、眠熟、灭尽定、无想定位中觉知心灭了,祂还是继续不断地在运作着。这个部分都必须靠行者在悟后,一步一步的去亲自体验祂。末那识意根,虽然本身办不了大事,可是祂却很厉害,祂遍缘一切法(无有一法不缘);解脱道的修证要靠祂,祂若不肯自己灭了来成就无余涅槃,谁也奈何不了祂;修学佛菩提道而成佛,也同样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祂;乃至将来利乐无量有情,成就佛地广大无边的功德时,也得要看祂。修行愈到最后的阶段,和意根的关系就愈密切,所以值得我们好好深入的去证解祂。
我们将举述 马鸣菩萨的开示,继续为大家说明意根的其他体性。
《大乘起信论》云:“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
马鸣菩萨说,这个意根有五种不同的名称。
第一个名称叫作“业识”。意思是说,意根从无始以来一直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被觉知心错误的思惟所熏习,使得祂与无明业力相应,祂的体性因而被转变为普遍计度执着;又因为与烦恼恒时相应的缘故,所以就会让觉知心不断现行,意根不断地执取觉知心和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法的功德,据为己有,因而不肯让自己及所附带的意识觉知性消失掉;所以就一定会造作种种的业行,而导致不断地继续去投胎受生,众生也因此而不断地轮回生死,永无休止。因此意根又叫作业识,造业的是祂,承受苦乐业果的也是祂,使业种的果报现行的还是祂,所以说意根是轮回三界生死的根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