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什么是八关斋戒?
二、受持八关斋戒的目的
三、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
四、如何如法受持?
一、什么是“八关斋戒”?
《受十善戒经》卷1〈1 十恶业品〉:「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应如是受持。」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远酒避花香,高床过中食。圣人皆远离,如是等八法,汝等应受持。」
“八关斋戒”真正的称呼应该叫做“八戒斋”,主要特点是持斋,也就是七戒之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的持斋;在那一天只能吃早斋、午斋,过午不食。也就是五戒再加上“不歌舞戏笑花曼着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八关戒斋是依五戒而增添的,主要是过午不食的持斋法,所以叫作“八关戒斋”。受五戒者并没有具足八戒斋法,所以不名为斋,但是仍可名为善戒,不能说他没有戒体。
关于“高广大床”:大概大家都没见过高广大床。也许有人想:“我有见过,我在家具店看到国王尺寸的床铺,真大!”但那仍不是高广大床,高广大床不是指睡觉用的床。古印度的高广大床,你是爬不上去的,要乘坐大象,站在大象上走上去坐,高坐在上而接待贵宾,不是讲睡觉用的床铺。一般贵族接待贵宾用的大床就低而小一些,凡是接待宾客时主人所坐的座位都称之为床。若是禅师坐的就称为“禅床”。有时国王的高广大床并不是床,而是在墙壁上做一个方形的大洞,约一丈高,一般人上不去,上面铺了软垫,国王就坐在那里接待下属,大臣们就坐下面,高低差了一丈,这也是高广大床。有的讲经师法座很高,约有一丈高,大家都只能坐下面,那也是高广大床。
关于“不非时食”之释疑:
问:《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中佛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六斋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弟子因日常工作之原因,经常午饭都要在过午之后才能吃,而且也要吃晚饭。那弟子受了菩萨戒后,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是否天天都要得失意罪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之第112页开示:「修学菩萨的法是这么胜妙,不是只有日中一食自苦其身;只要是为了众生、为了道业的成就,早上也可以吃,中午也可以吃,晚上也可以吃,宵夜也照吃不误。当菩萨真是好啊……」但是弟子应当如何依法受持呢?弟子跪请 导师慈悲开示!
答:修学大乘菩提者乃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声闻戒为别解脱戒;受持过午不食之戒,主要乃是依声闻出家戒为主,而以菩萨戒为辅。对大乘菩萨来说,声闻戒乃是别解脱戒,是否该持?则需要因地因时而作调整;因为大乘菩萨心心念念、时时刻刻都在利益众生上面用心,常常因为利益众生而到了饮食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准时用餐,并且菩萨也是需要维持色身道器的正常健康,才能以健康的道器于利众之上更为顺利。若佛弟子以大乘菩萨戒为依止的话,就不需要受此戒相所拘;若以声闻出家戒为依止的话,持过午不食戒就很重要了。但因事务繁多而欲保持体力能为众生作事,所以大多数的寺院中也都有晚餐,为免鬼神起贪、生瞋,所以都改用药石名之,不称为吃饭,名为用药石。再者,佛子受持优婆塞菩萨戒与八关戒斋,乃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受出家戒而准备,故菩萨优婆塞戒乃尽形寿一世所受之戒,这是与梵网、地持、瑜伽菩萨戒的尽未来际受有所不同,所以 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开示,所说的虽是以《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本来讲解,但是我们所传的菩萨戒乃是以梵网、地持、瑜伽菩萨戒为主。这个部分需要注意,因为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无顾时间,对于忙到很晚才进食长养道器是常见的事,然为维持色身的正常运作,故多不受过午不食戒,而是以三聚净戒中的「饶益有情戒」作为戒之总持之一,亦为主要依持戒之一,故需明白大、小乘戒律的前提与目的,切勿误会而惧于持戒、畏于受戒,当以智慧简择戒律的合宜与内涵,勿因误会而丧失七圣财中「戒财」之圆满成就,这对佛弟子来说甚为可惜。
关于“一日一夜而受”。如果有人提出质难:“是什么缘故五戒要尽形寿而受?为何八戒斋法只要一日一夜而受?”应当这样回答他说:“因为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所以这么说。”八关斋戒的受持,目的是为了未来世的出家而建立因缘;由于能成就出家的因缘,所以就能在未来得到有余、无余涅槃的因缘。受持菩萨戒或五戒也有不同的结果,所以都是如来善知法相,为未来的种种不同因缘而作不同的施设。但是受持五戒不能得解脱果,也不能发起未来世出家的因缘,只能保住来世继续拥有人身;既然是为保住人身,当然要尽形寿受持。一旦犯了五戒,或只受一天的五戒而常常造恶业,人身仍然保不住,所以受一天的五戒并没有意义。若是今天受持五戒而明天不受五戒,就杀了人,来世的人身就失去了;又如今天受妄语戒,明天舍弃妄语戒而作大妄语,来世的人身也会失去;像这样一日受持五戒有何意义?所以五戒应当尽形寿受持。而八戒斋法的目的只是为了求未来世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只要在五戒的基础上再作一日的受持就够了,把熏习出家生活的种子种在心田中,这一世纵使不能出家,未来世缘熟就可以出家了;既然是为了引生来世出家的因缘,当然可以选择在每月、每年有空的那一天受持就够了。佛施设戒法有所不同,是有因缘的。因此若有人间起时,我们应当回答说:“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所以这样子施设。”
二、受持八关斋戒的目的
八关斋戒受持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出家种下因缘。如果不曾受持过八关戒斋,出家的因缘就不容易具足,难有出家的因缘。若是打算出家的人,这一世多受八关戒斋,不然就得要过去世常常受持八关戒斋,以此福德与功德就可以让你具足出家的因缘。否则要出家时,遮障将会很多。
有人说:“那又何必?您不是现在家相吗?过去世出家,现在又不出家了,那我们何必要出家?”其实不然!每一个人都要先经过出家的过程,三贤位中以出家身修行比较容易,因为在家修是很难修的。怎么说呢?在家修就是恶因缘多嘛!出家是为了将来十地的修行作准备,所以悟后如果能出家是最好的,修行大多是在顺境中,除非自己性障真的很重:贪瞋特重。将来如果要回归在家身相,要过将近一大无量数劫再来回归,开始让众生磨,让众生诽谤,你去习惯它,这叫作除习气种子。可是在初地之前,你最好是以出家身去修行,遮障会比较少。这当然不是指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因为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出家求悟真的很困难,各道场都会限制你:“你只能修师父教你的法,别的统统不许学,更不许去外面受学。”
但一般而言,在三贤位中的修行是以出家身来修比较容易,遮障少很多的缘故;因此应该为此世或来世的出家而受持八戒斋,为自己三贤位的迅速修道完成作准备,但是得要先正确的开悟了再出家。这一世若不能出家,结婚了,有义务在身时,我就不鼓励你们出家了!这要看因缘,总不能说太太娶来、孩子生了,然后丢给人家去辛苦一辈子,你就把这个责任给卸了,只顾自己轻松的出家。也不能嫁了以后,孩子生了丢给丈夫,然后就把他丢了,自己就出家了。要到一个阶段,把你的任务完成了:孩子扶养长大了,成家立业了,父母也安排好了,对方同意了,那我就鼓励你出家。悟后出家是三贤位中迅速修完道业的非常好的方法,所以我们过去世就这样一世一世出家,所以我们往世走得快,原因也在这里,三贤位以后则以在家身来让众生磨掉你的习气种子为佳。
三、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
1、脱病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卷1:「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CBETA, T14, no. 450, p. 407, c1-12)
2、消灭罪障
《优婆塞戒经》卷5〈21 八戒斋品〉:「善男子。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优婆塞斋。明相出时是时则失。是故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根本清净。受已清净庄严清净。觉观清净念心清净求报清净。是名三归清净斋法。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净归依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CBETA, T24, no. 1488, p. 1063, a27-b4)
3、免除横祸
《大智度论》卷13〈1 序品〉:「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盘。」 (中略)复次,此六斋日,恶鬼害人,恼乱一切,若所在丘聚,郡县、国邑,有持斋受戒行善人者,以此因缘,恶鬼远去,住处安隐。以是故,六日持斋受戒,得福增多。」(CBETA, T25, no. 1509, p. 160, a4-27)
关于六斋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2〈43 无作品〉:「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在诸天众前说是般若波罗蜜义,是善男子、善女人得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福德。何以故?」(CBETA, T08, no. 223, p. 310, c10-15)
《佛说四天王经》卷1:「「斋日责心、慎身、守口,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蜚、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CBETA, T15, no. 590, p. 118, b1-9)
四、远离恶道
《受十善戒经》卷1〈1 十恶业品〉:「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应如是受持。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远酒避花香,高床过中食。圣人皆远离,如是等八法,汝等应受持。
「持此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盘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CBETA, T24, no. 1486, p. 1023, c28-p. 1024, a12)
五、福报优厚
《佛说护净经》卷1:「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CBETA, T17, no. 748, p. 565, b14)
六、来世贵尊
《普达王经》卷1:「:「欲知王者,本是先王时执盖小儿,常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不犯诸恶。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CBETA, T14, no. 522, p. 795, a25-28)
七、助成其道
《增壹阿含经》卷16〈24 高幢品〉:「「比丘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获其愿。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26, a15-24)
《大般涅盘经》卷19〈8 梵行品〉:「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毘沙门子。」(CBETA, T12, no. 374, p. 479, b15-18)
八、往生助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CBETA, T12, no. 365, p. 345, b8-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