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的义理
先引经而说:【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摄受一切众善法故。诸贤!犹如诸畜之迹,象迹为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迹者最广大故。如是,诸贤!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中阿含经》卷7第30经《象迹喻经》)
语译如下:
【这个时候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诸位贤达!如果有无量善法,那一切善法都是由四圣谛所含摄,都摄入四圣谛之中,这意思是说四圣谛于三界一切法中最为第一;有什么原因而这样说呢?是因为四圣谛摄受三界中一切善法的缘故。诸位贤达!犹如各种畜类的脚迹,以大象的脚迹最为第一,为什么呢?因为那大象的脚迹是畜类中最广大的缘故。就像是这样的道理,诸位贤达!三界中无量的善法,那一切善法都是被四圣谛所含摄的,全都进入四圣谛中而无遗漏,这是说四圣谛于三界一切法中最为第一;如何是四个圣谛呢?是说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之道圣谛。”】
四圣谛并非只有二乘菩提中才有,其实四圣谛是贯通三乘菩提的;只是大乘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实相般若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并且进一步修学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成就一切种智而成佛道;二乘则是只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说四圣谛,纯依世俗法的蕴处界来观察蕴处界的钮一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从二乘菩提来说,一切法都摄入四圣谛中;因为一切法都不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若离蕴处界,就无一切法可说,市口蕴处界的具足而辗转出生一切法故;然而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说的正是蕴处界的内容,不曾外于蕴处界等世俗法;也都是在说蕴处界是缘起法,其五阴的自性都是生灭无常的,十二处与十八界终归坏灭,其性本空,并无常住不坏的真实性;身心以外的一切法则是缘于蕴处界而辗转生起的,而蕴处界正是使众苦具体实现的藉缘,都纳入苦圣谛中,所以缘蕴处界而生的一切法当然也得要摄入苦圣谛中。然而苦圣谛之上更有苦集谛,苦集谛之上更有苦灭谛与苦灭道谛,所以二乘法中说一切法都摄入苦圣谛中,都是依苦圣谛而发展出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苦圣谛后的三谛,当然也都是善法,但是世间最善之法,不论任何的善法,依此以观,其实都不出于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所以说:“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
在苦圣谛中,以八苦及三苦(详后第二节中说明)观察三界六道,已经道尽三界万法无一不苦,即使是正在人间享乐之时,也都还是不离行苦、坏苦;设使有人修得三界最高境界的非想非非想定了,将来往生非想非非想天中,并且能不中夭而具足八万大劫寿命,然而那八万大劫之中一念不生而住,也还是不离行苦;因为八万大劫一念不生的境界中,还是继续住于意识的行阴之中;诸行无常,最后终究不能免除坏苦而下坠于欲界中,重新还来人间。所以出生于非想非非想天一世,相当于人间的无量世以后,还是在三界人天或三恶道中,继续住在三界苦乐忧喜舍的境界中轮转不停,终究无法解脱生死。所以,苦圣谛如果能够究竟观行完成,就会知道苦圣谛中已经函盖三界世间的万法在内了。
修行人具足观行苦圣谛以后,开始探究为何苦的现象会一直在自己身上永续存在时,已经涉及出世间法了,而这个出世间法却是函盖于苦习(苦集)圣谛之中。接着再探求苦灭的涅槃境界以后,才能了知原来苦灭的境界就是五阴、十八界的自我全部灭尽的境界;除此以外,没有真正的苦灭境界可说,因为三界一切世间全都不离行苦与坏苦;所以苦灭的境界就是灭尽自己,不再有未来世的五阴十八界自我,成为完全无我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境界。了知这个真理时,就知道苦灭圣谛了,所以说苦灭圣谛已经函盖出世间境界了。接着要探求:如何修行才能达到灭尽自己的涅槃境界?修行的方法是什么?终于确定八正道即是达成无我的苦灭之道,就是道圣谛;这时已经确定出三界法的八正道等灭苦之道,即是苦灭道圣谛。以此缘故,舍梨子尊者说:“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
四谛八正之真义
阿含中如是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未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我今现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舍梨子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所以者何?谓我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乾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乾连比丘。所以者何?舍梨子、目乾连比丘为诸梵行者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尔时世尊说如是已,即从座起,入室燕坐。
于是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世尊为我等出世,谓为他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诸贤!说生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诸贤!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生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老苦者,此说何因?诸贤!老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彼为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拄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是名为老。诸贤!老苦者,谓众生老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老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病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病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齿痛、舌痛、腭痛、咽痛、风喘、咳嗽、喝吐、喉啤、癫痫、痈瘿、经溢、赤胆、壮热、枯槁、痔瘘、下利;若有如是比余种种病,从更乐触生,不离心,立在身中,是名为病。诸贤!病苦者,谓众生病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病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死苦者,此说何因?诸贤!死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为死。诸贤!死苦者谓众生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死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怨憎会苦者,此说何因?诸贤!怨憎会者,谓众生实有内六处:不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同会一有,摄、和、习,共合为苦。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诸贤!众生实有六界:不爱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同会一有,摄、和、习,共合为苦,是名怨憎会。诸贤!怨憎会苦者,谓众生怨憎会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怨憎会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爱别离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爱别离苦者,谓众生实有内六处: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异分散,不得相应;别离、不会、不摄、不习、不和合,为苦。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诸贤!众生实有六界:爱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异分散,不得相应,别离、不会、不摄、不习、不和合,为苦,是名爱别离。诸贤!爱别离苦者,谓众生别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爱别离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所求不得苦者,此说何因?诸贤!谓众生生法,不离生法;欲得令我而不生者,此实不可以欲而得。老法、死法、愁忧戚法:不离忧戚法,欲得令我不忧戚者,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苦而不可乐、不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苦而不可乐、不可爱念者,欲得转是,令可爱念。’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乐而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乐可爱念者,欲得令是常恒久住不变易法。’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思想而不可乐、不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思想而不可乐、不可爱念者,欲得转是,令可爱念。’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思想而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思想可爱念者,欲得令是常恒久住不变易法。’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说所求不得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略五盛阴苦者,此说何因?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诸贤!说略五盛阴苦者,因此故说。诸贤!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如”字表示灭尽五阴而入涅槃以后不是断灭空),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圣谛。”】(《中阿含经》卷七第31经《分别圣谛经》)
语译如下,其意易晓:
【尔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这是为修行人正确实行而说的法,就是说四圣谛的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他们也一样有这种让人正确实行而说的法要,就是说四圣谛的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未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他们也将会有这种令人正确实行而说的法要,就是说四圣谛的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我释迦牟尼如今显现在世间的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也是一样有这个令人正确实行而说的法要,就是说四圣谛的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
“舍梨子比丘有聪敏的智慧、迅速的智慧、捷疾的智慧、猛利的智慧、广大的智慧、深奥的智慧、出离生死的重点智慧、通透了达的智慧、辩才无碍的智慧,舍梨子比丘成就真实的智慧。为何如此说呢?这是说,我大略的宣说这个四圣谛以后,舍梨子比丘就能为别人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舍梨子比丘广作教导、广为众人宣示这个四圣谛,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时,使无量人可以得到四圣谛的现前观行,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作为众人的导御。目乾连比丘能令众人立于解脱的最高真实境界,就是究竟漏尽;舍梨子比丘使人出生了种种梵行,犹如大众求取解脱的生母;目连比丘使众人长养了种种清净行,犹如大众求取解脱的养母;由这个原因,所有修习清净行的人们应该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及目乾连比丘。为什么呢?因为舍梨子、目乾连比丘二人,为诸清净行者请求如来开示法义,以及饶益众人,为众人求得安隐快乐。”尔时世尊说如是语已,即从座位上起身,入室燕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