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十号具足,当我们了解如来十号的由来,就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了;由于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终于知道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无法测度如来,何况是凡夫未悟的众生?所以对 佛就有了殷重的恭敬心,这样的心行,念佛时就会使戒行清净,次第的转变。
如来的十号是怎么来的?我们依《优婆塞戒经》开示的次第,一个一个来说明。第一个“无上尊”。佛言:“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这是说如来祂从因地的时候,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了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庄严佛菩提,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在在处处所修的诸法都胜过声闻缘觉,所以如来叫作“无上尊”。我们如果能够了知成佛的次第、内涵,与所修证的解脱内容以及佛菩提的境界相,念佛时一定会使戒行清净,就能够速证解脱果,所以应当念佛。
佛陀的第二个名号是“如来”。“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三昧,仍然是称为空、无相、无愿三昧,这就是要再亲证如来藏;亲证以后观察如来藏的真如体性,看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是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皆无所得;无形无相所以是空,空故无所得就是空三昧,既然空无所得,所以于一切法当中无相,既然无相,还需要再起心求愿吗?无愿而求,自然就不会起任何的希望,这样当然也就无作了;从此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利乐众生,不会为自己来计较,这就是大乘法中菩萨依心真如,而亲证的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不是二乘人所能够知道的。菩萨他的三三昧,要具足这两种三三昧,至于我们刚前面所说的四禅八定的三三昧,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是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是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从二乘俱解脱圣人的立场,从菩萨的立场来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数几种。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三昧,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以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的慈与悲的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了知的。 再来说诸佛如来祂所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来说十二因缘,由十因缘当中的“齐识而返”-第八识如来藏根本心的为根本因,来作为观行的起点,接着来看十二因缘。所以这样的因缘观,是不同于声闻的因缘观。但是佛祂不论是修三三昧,或者是修因缘观,祂都是依于利乐众生,所以祂必须要亲证的。能这样修行而获得解脱智慧和佛菩提的智慧,都是究竟而没有人能够加以质疑的;所以如来正觉发言开示的时候,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而且永远前后都如一,只有深浅的差别,却不会有前后相冲突的。又因为往昔从诸佛庄严地出生,从布施庄严、持戒庄严、忍辱庄严,以及精进、禅定、般若的庄严,加上方便善巧的庄严等等的庄严,所以这些庄严地,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专门修布施——有内财、外财、一切时、一切人、一切地皆施,这样具足了庄严,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如来才叫作“如来”。当我们知道了佛的三三昧,当我们知道了佛的庄严,这样子来修念佛的时候,戒行自然就能够清净了。
佛陀的第三种名是“阿罗汉”,也就是应供。佛言:“具足获得微妙正法,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佛陀的第三个名号叫作“阿罗汉”。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够出三界生死;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因为一切诸天他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罗汉能出,所以人天都要供养他。诸佛祂所获得的微妙正法,是超过阿罗汉的境界很多,所以当然祂能够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养,所以诸佛也称为阿罗汉。当我们念佛时候,知道 佛陀祂的证境、祂的名号的时候,我们当然心地也就会越来越清净。像有人说:“佛就是阿罗汉,佛就等同于阿罗汉。”,其实这样的说法,要了解同样是叫作阿罗汉,但是佛的证境和阿罗汉的证境是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如果有人说:“佛等同于阿罗汉”,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佛的十个名号当中,佛也叫阿罗汉,是说 佛一样可有具有人天供养的这样的大福德,但并不表示 佛的证境是等同于阿罗汉。
第四个名号是“正等觉”,正等觉就是“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因为 佛具足了世俗谛以及真谛的了知。所谓世俗谛就是在修行上,现观五阴的一一阴、十二处的一一处、十八界的一一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是世俗法的究竟正理,所以称之为谛;这样现观而断我见,乃至进而断我执,这就叫作世俗谛的亲证。诸佛如来如实觉察现观,究竟了知世俗谛,所以能够教导阿罗汉出三界生死。
诸佛所证的第二谛是真谛。真谛就是说,有一个法是正真无二的,正真无二的法,就是一切诸法的实相,诸法的实相就是常住不可坏的。一切诸法实相讲的就是心真如,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当然祂还有种种的名,当亲证了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就是亲证真谛的入门了。对 佛一切法根本的第八识究竟了知,对第八识一切种子能够具足现观、具足亲证,所以叫作具足真谛,这是在佛地才能够达到的境界。所以依 佛具足了这二谛,所以称为“正等正觉”。只有真实觉了二谛,而且能够透彻源底了,才能称为正等正觉;二乘极果的圣人只能觉了一谛,叫作世俗谛,所以他们不能称为正等正觉。所有的大菩萨也都不敢自称是正等正觉,因为也没有人敢自称为佛,也没有人敢以佛地自居来统理大众,因为连等觉菩萨都不敢这样自居,何况二乘圣人他只觉了一谛,而且不是究竟的觉。所以究竟了知二谛,这样亲证二谛,这就是具足究竟,才能称为正等正觉。
第五个名号“明行足”,明行足就是“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 佛又因为修持净戒所以具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所以叫作明行足。
什么叫作“天眼明”呢?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他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但是诸佛的天眼,祂是没有限制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达到不退转位的时候,佛就会知道这个人,未来劫之后多久他会成佛,他的佛世界叫什么名字,他的佛号是什么,他有多少的声闻弟子、菩萨弟子、正法、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诸佛都能够了知,这种天眼明不是阿罗汉所能够知道的。
关于“宿命明”,一样大阿罗汉的宿命明最多也只能了知八万大劫,过了八万大劫他也无法了知,诸佛祂不会有这样的局限。
“漏尽明”,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在世俗谛上漏尽,世俗谛中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毫不知了。诸佛的漏尽明,包括习气种子随眠的断尽、智慧障所有上烦恼的断尽无所不知,所以这样的漏尽,也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够知道的。要达到这三明的基本条件,就是戒行清净。诸佛都要经过二地满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可以自由转变自己的内相分,使恶法的种子不再熏习到第八识心田中;可是阿罗汉的戒行虽然清净,但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真如心,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像诸佛这样自由地转变自己的内相分,所以阿罗汉他们的漏尽明是无法和 佛相比的。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更加发心,会想要把戒持清净。
第六个名称叫作“善逝”,诸佛可以永远不再受生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因为诸佛已经成佛了;但是祂乘愿去某个世界星球受生的时候,祂在示现意生身的时候,祂会把往世的一切事情都忘记,示同凡夫一样,这样的情形,是只有诸佛才能够做到的,所以叫作善逝。因为诸佛祂可以隐蔽自己的威神之力、祂的智慧境界跟解脱境界,祂会示现跟凡夫一样,然后以一个凡夫身一世修证成就佛道。就是这样子让凡夫能够生起修学佛法的信心,所以诸佛才能够称为善逝。当诸佛化缘已毕舍寿而去,祂又会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演这样的戏码。
另外我们说,佛陀第七个名号叫作“世间解”,世间解就是 佛陀对于众生世界、国土世界,祂都能够清楚了知。所谓的众生世界,就是包括畜生世界、饿鬼世界、地狱世界、欲界天人的天身、初禅天、二禅天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众生他们的境界-五阴境界,佛陀都能够具足了知,这只是世间解的一个部分。另外还有对于十方虚空无穷无尽的佛土世界、种种的的器世间,这些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佛陀也都能够具足了知,这是一切种智的境界,也不是诸地菩萨道种智的境界所能够达到的,所以这叫作世间解。
第八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诸佛又称为调御丈夫,是因为祂能够知道众生与心,还有众生的境界,并且也知道一切的器世间,所以诸佛能够运用无边的善巧方便来调伏众生,来教导众生。所谓的调御丈夫,就是能够降伏众生的心,能够让众生的心向于善道,这个诸佛的智慧,不是阿罗汉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跟诸佛相比的。所以我们知道诸佛有这样的一个功德圣行,我们也会发起心,希望能够和诸佛一样。
第九个名号叫作“天人师”,佛言:“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诸佛第九个尊号天人师,是因为祂如同前面所说,祂知道各种的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所以诸佛的弟子当中,不是只有这一个人间,包括天人也都是祂的弟子;所以经典当中曾经有释提桓因因为五衰相现前,所以来归依 佛陀,请 佛开示,让 佛告诉他要如何脱离这一个五衰相,所以佛可以称为天人师。但是一般人是不能称为天人师的,最多只能称为度人师,因为自己的功德修为都还在烦恼习气当中,天人怎么可能来拜你为师呢?所以天人师是佛所专用的名号,一般人是不敢、也不应当僭越佛的名号。
佛的第十个名号叫作“佛、薄伽梵”,什么叫作佛跟薄伽梵呢?佛就是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破四魔叫作婆伽婆,这是佛的第十个名号。因为佛祂知一切法、知一切行,再加上能够破四魔,所以称为佛。
一切的行,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就一直修上来,也是因为祂一直修上来,所以对于众生的一切心行起行,诸佛无所不知,也就是因为无所不知,所以诸佛能够知道、能够有一切法来对治众生的心行。
另外就是破四魔,四魔就是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阴魔,破五阴魔是慧解脱阿罗汉的证境,大乘菩萨他可以初步的摧破五阴魔,能成为取证慧解脱的人,至少也可以得到初地满心;但是初地满心的菩萨,他可以破尽五阴魔,却故意不破尽,而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依着这一个五阴,再来继续世世受生,投胎利乐众生。所以初地满心的菩萨他可以破五阴魔,但是为了利乐众生他不去破尽;其它的三魔也是一样,因为初地菩萨,他在度众的一个过程当中,三魔也是无法破尽,所以初地菩萨需要护法来保护他,只是他自己能够不受影响而已。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1第128集 息恶法则三--了知如来十号功德》正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