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集中略谈了九住心,虽然大概知道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的过程,但是还是会有妄念,会分散忆佛或者安住于一境的定心,那要如何看待呢?在心如果散乱的状况下,我们就没有办法止静;当我们打着妄想,我们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忆佛,那么这个散乱会有哪些样状呢?我们来藉着 无着菩萨的分类,略为了解一下。
无着菩萨他把修定时,会造成心的散乱状况分成五类。无着菩萨说:“心散乱,有其五种:一、外心散乱。二、内心散乱。三、邪缘心散乱。四、粗重心散乱。五、作意心散乱。”(《六门教授习定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心散乱?也检视一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外散乱,就是我们的心受到外五尘或者依着五欲相应而起的心行;也就是我们被色、声、香、味、触所扰动,对外尘的五欲起了觉观、欲心。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 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欲,就好像用火来炙烧身上长的疮,只有让疮口越来越大;又如同鸟兽为了肉食会同类彼此相残;那五欲会烧人,就如同我们逆着风拿着火把;会害人,就好像我们的脚踩着毒蛇。而且要享受五欲之前,一定要花许多的心力和体力去追寻筹谋,得到的时候,时间又极为短暂,失去了又有各种的苦恼。所以 佛陀说:“五欲就好像在舔刀上的蜜,当享受着蜜的甜味的时候,但是其实舌头已经被刀所割伤了。”所以沉溺于五欲,必定会在三界当中轮转,佛陀就是这样以各种的譬喻,来警示弟子要认清五欲的过患。而弟子们在刚开始修学定的时候,或我们在开始修学无相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于五欲上,会有哪一些特别容易受影响的,要能够去看清楚;要了解自己对于色、声、香、味、触,哪一些是最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的?要能够认清楚,这样才能够正知舍离,安止于定学的修习,这是依于外在的影响。
第二种是内心的影响,就是我们也许已经不会受到外五尘的影响,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另起自心相而间断了忆佛或修定的净念。大致分来有三种状况:就是掉举、昏沉或者心贪着于定境中。掉举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打妄想,他虽然不会受到五尘的影响,但是当心起意在忆佛念佛或者修定的时候,结果不知不觉的就悠游于过去,或者是自导、自演、自想的情境当中;有的时候会想着自己的眷属、生意,高兴的事、忧伤的事。内散乱和外心散乱不同的在于,外散乱是被外境影响,因此如果初学无相念佛或初修习定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安在一个不被外境打扰的环境当中来打坐修习;这时候如果说有了外境的打扰的状况,也就会变得比较少。一般来说,喜欢打坐修习的人,他对于外境的敏感性会比较大,容易起瞋,因为自己一直想要入定,但是外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那时候就会落入瞋恼的计较当中;不同于第一种状况在于,第一种是被外境带着走,而这边说落入瞋恼的计较中,其实是落入了自己所相应的杂染心所法,而被自己的瞋恼系缚而起思维,导致于无法安住于无相拜佛,或者无法安置于定境法尘中。当然,会引起内心散乱的原因其实有相当多,每个人会因为自己的特质而有很大的差异。光是掉举,就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他的事业、家庭,以及自己对于五尘的着重比例--而有种种的变化差别。而昏沉,也就包括着贪着睡眠,那是因为心没有办法安住于自己所缘的忆佛念,或者是定境法尘,所以也是属于散乱的一种。这一种和心对于外五欲的散乱不同,是这样的心是比较暗昧的,暗昧的关系,所以就没有办法自己知道,自己是正知正念而住。例如有人特别喜好睡眠的时候,四肢的舒展或者蜷曲抱枕的滋味;有些人一上座就打瞌睡,那么他整个心是暗钝的、是迷煳不清的,这都是属于让心无法安住于清净念的散乱。关于这个部分,我们要调节的一个方面是:可能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饮食的调理,如果身体也很健康,饮食调理也很正常,那还会有昏沉、暗昧、喜睡,这样可能就是属于习性上的、时间的、时差的调整,或者是自己的懈怠与懒散。所以古时候的读书人,他为了对治这个睡眠盖,就会用头发悬梁、用锥刺股,来对治自己的睡眠与昏沉。但是我们佛门修定不必这个样子,因为我们主要是让自己能够有合宜的生活作息,然后来调整自己的习气性障,来降伏自己的习气性障。也因此,当自己发现自己有这种昏沉睡眠盖的时候,刚好就可以仔细地去想想:自己是哪些地方必须要去调伏它,而不必用非常激烈的手段,来勉强自己一定不要落入昏沉睡眠盖;而重要的是要怎么去调理它,怎么样让自己不被自己的习性带着走。不过对于无相念佛有一定程度的同修而言,他就不一定要很安静无声的环境,才能安止于忆佛的净念。所以如果无相念佛功夫已经成熟的同修,我们可以发现,他不论是在公共的交通运输上,例如捷运上,例如公车上、巴士上,或者吵杂的市集当中,四周是各式各样的声音,但是对于这位功夫已经成就的学人而言,他反而更容易专注于无相念佛的定境中,不会落入掉举、昏沉。如果是以打坐来修定,就很难修成这样自在运转的功夫,所以对于以护念为首想的菩萨行者,如何成就无相念佛的功夫,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打坐修定,心里的思维虽然是寂静的,但是其实是受制于整个清静环境,要有清静的环境才能安住,没有清静的环境不能安住,所以原则上还是有受到系缚;而无相念佛的功夫成就,就任何的环境都不会系缚于他,在任何环境当中都能够安住于自己清净的忆佛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