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无余涅槃

出三界生死,就是把三界中的自我灭除掉,因此而证得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什么境界?现在来说明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无余依涅槃,也就已经没有余苦所依了。
一般人总是想:“我一定要有个所依。”因为没有依靠的话,那还得了!孤伶伶地好可怜!但是我告诉你:如果想要证得解脱果,就得要无所依,有所依就一定会轮回生死。
无余依涅槃为什么叫做“无余依”?我们刚刚有讲有余依涅槃,也就是还有世间的冷热痛痒等微苦,作为其五阴之所依,所以还在三界中轮回。无余依涅槃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微苦所依,所有的痛苦通通不存在了。为什么会都不存在呢?这是因为你完全的消失掉了;当你完全消失掉了以后,还会有苦吗?凡夫众生正是因为不肯让自己消失掉,所以会有种种三界的苦啊!
末法时期,正确的知见和正确的解脱道法门失传了,大家不知道,跟着大法师们以讹传讹,就认为:觉知心一念不生时就是无余涅槃;当他们临死的时候,就这样想:“我就是保持一念不生,就进入涅槃中了。无余涅槃之中就是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安住不动。”这样一来,结果就变成外道的“五现涅槃”的邪见了,也就是《楞严经》所讲的外道五现见涅槃,那不是佛讲的涅槃啊。
“我”就是十八界、就是五蕴、就是十二处。出三界生死,就是把自我灭除掉,也就是把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思量心灭掉,不再去投胎,只剩下一个无形无色、无觉知、无思量的第八识存在。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的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
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这个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我如果不去投胎,我就没有见闻觉知啦!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还是得赶快去投胎。”因为没有证得第八识的人,又没有建立正知正见,不知道有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而确实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中都会害怕:“我若不去投胎,恐怕就会变成断灭,那还得了?所以我必须要赶快去投胎。”因此就去投胎了,投胎以后当然就会有来世的生死了。
所以,入无余依涅槃,就是把十八界的“我”灭除掉;灭除掉以后,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就这样无形无色而存在于三界“之内、之外”,随你怎么说内外都可以。因为既然无形无色,你不能够说祂在三界内;可是出了三界,就再也没有任何处所了啊!
你说:三界还有一个外面吗?没有!三界只是一个施设,是因为众生有三种大层次的境界,才叫做三界。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想象:“这个是欲界,这个叫色界,这个叫无色界,出了三界的处所地方,这些叫做三界外的世界。”没有!根本没有三界外的世界,出三界时其实也没有地方可出,只是十八界的自己消失了,没三界外的世界存在,所以也没有一个我出到三界之外。所以出三界者,无三界可出。我们如果依照《金刚经》上的说法,可以这样来讲:“所谓出三界者,即非出三界,是名出三界。”“所谓亲证解脱者,即非亲证解脱,是名亲证解脱。”这就是《金刚经》法句中的真正意旨啊!
可是很多人不了解《金刚经》的真正意旨,而这样宣说:“当你出了三界的时候,不要执着出三界,那才叫做出三界。”错了!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我”出三界,所谓出三界是方便说。实际上则是:你把自我十八界的一一界都全部灭除以后,才是无余涅槃,才是真的出三界;但是这个时候,还有谁存在呢?没有了啊!因为十八界的“我”已经都不存在了啊!既然“我”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苦作为“我”的所依呢?当然没有任何苦作你的所依啊!既然没有任何苦作你的所依,那不就是无余依涅槃?不就是真实的“无我”了吗?所以说“涅槃名为无我”。这就是《心经》所讲的出三界的生死啊!
《心经密意》
所谓解脱,就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那,什么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想要证得解脱果的话,应该要作什么呢?要断我见啊!断我见是第一步。我见断了以后,修所断的烦恼也要把它断掉,就是把我执断掉。所以我见的断除和我执的断除,都完成了,那就是解脱果的所作已办。
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我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于我执有没有断除,也要去详实的观察。你必须去观察:五阴虚妄,十八界的一一界也都虚妄。这样现观之后,再来检讨:我见是否真的断除了?我执是否真的断除了?如果是真的断除了,那就是所作已办,这是证得解脱果的第一个条件。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不过六地以前的菩萨们,都会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故意不断除它,以滋润未来世再度受生的种子,继续上求下化。
“不受后有”,是讲现般涅槃以及中般涅槃。现般涅槃是讲慧解脱阿罗汉,以及俱解脱阿罗汉,在舍寿了以后,七识就统统自愿消灭了,也不再出现中阴身,只剩下阿含佛法中所说的“名色因、名色本”的第八识如来藏独存,这样就是无余涅槃了。换句话说,就是真实的无我,“五阴我、十八界我”完全不存在了。“我”不存在以后,剩下第八识——涅槃的实际,祂离见闻觉知,从来都不作主,从来都不思量,从来都不自觉自观有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意根起了我执而拉着祂,祂就不会再去投胎;意根的我执断尽了以后,舍报时作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了,就不会再出现中阴身;意根不会再出现了,意识也就跟着不再出现了,这样叫做“现般涅槃”,在舍寿的现下、当下入般涅槃。这是指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以及慧解脱阿罗汉的解脱、不受后有的意思。
又譬如极少数慧解脱阿罗汉,解脱证境如果不很坚固,舍报时忽然在意根中生起一分微细的我执,而未能当下断除的话,他虽然想入无余依涅槃,但是舍报之后不知不觉之间,就会感生到即将生往色界的中阴身;等到中阴身出现的时候,他想:“我怎么没有入无余依涅槃?怎么我又出现了?”这个时候赶快再把自己剩下最后那一分的“我执”断尽,断尽后就不会再有第二次的中阴身出现了。但是这第一次的中阴身要等到第七天才能消灭的噢!因为他不是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所以他要等到这第一个七的中阴身坏掉,祂才能入无余依涅槃,这个就是解脱不坚固的时解脱阿罗汉的中般涅槃。但是,从广义而言,这不是完全的不受后有,因为他受了中阴身的后有,中阴身也是广义的后有嘛!虽然狭义的来讲,也算是不受后有的圣者。
可是,除了这两种般涅槃以外,还有一种叫做“上流处处般涅槃”,这也是解脱。这是指未到四果的声闻行者,他得要再受后有,但是受后有之后,他也可以解脱。上流就是说往上层境界投生去,往上去并没有说一定去到什么地方证解脱,有的人是中阴身出现以后,他生到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中去;生到那一天以后,赶紧修禅定;证得禅定之后,断除了所剩下的一分微细我执,提前舍寿而取涅槃,这也是解脱。但是他在人间舍寿时,得再受后有之天身,他不是不受后有啊!他受了中阴身的后有,五不还天的后有,然后证得解脱。这叫做生般涅槃,也是“上流般涅槃”的一种。
还有一分人就更差了,但是也算是“上流处处般涅槃”。因为他中阴身出现以后,生到五不还天的下四天中,在五不还天中的时候,他虽然真的把最后一分我执断除了;但因为禅定修不好,所以一直等到色界天身坏掉,不晓得是多少劫以后,才能入了涅槃,那也是生般涅槃的解脱(编案:有的人是中夭,而且寿命长短不一,非必尽寿而终,所以劫数不定)。
有的人则是生到色界天的四禅天中的某一天,在那里才再做观行,观察微细的意识心与意根虚妄,断尽最后一分我执,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有的人则是生到五不还天之后,仍然未能断尽我执,依禅定而修,证得四空定,再往生到四空天中,才断尽我执,才能取无余涅槃。也有人往返欲界多次以后,才能成为阿罗汉而取证无余涅槃,叫做转世般涅槃,都是属于“上流处处般涅槃”所摄。所以,有很多种取证涅槃的状况差别,这就是“上流处处般涅槃”,所以,不受后有和解脱,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现般涅槃和“上流处处般涅槃”的差别所在——关键在于是否再受后有。真正的俱解脱,具有无生智而不是只有尽智的人,这些知见还是得要具足的,才能算是解脱知见具足,才算是证得无生智的圣人。
《心经密意》
菩萨不但像阿罗汉一样的现观五阴缘起性空,而且亲证五阴出生的根源,亲证自心第八识如来藏,由此而了知“无余涅槃之本际”其实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以后,再来反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由此缘故而证得大乘法中的解脱果,他所证得的解脱智慧,与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智慧并不相同。
二乘圣人证得有余涅槃,没有舍寿以前,并不能知晓将来进入无余涅槃以后的“境界”;而将来舍寿后进入无余涅槃时,自己却又已经完全灭尽,十八界中的任何一界都已经不存在了,根本没有自我存在,没有见闻知觉性、没有思量性,完全无我,如何能再有“我”来了知无余涅槃之中的境界呢?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
菩萨却是证得无余涅槃中的实际——自心如来藏;无余涅槃其实是依如来藏的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法,而建立涅槃的法相,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是以如来藏为体,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没有自性,其实就是真心如来藏不出生十八界法的自住境界,依如来藏而立名。菩萨由于证得无余涅槃中的实际——自心如来藏——的缘故,所以菩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便已经知道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怎么一回事了。
无余涅槃既然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的所有法,所以称为灭度,而不称为生度,所以就没有任何的自我存在了,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去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所以无余涅槃中没有十八界法中的任何一界,完全无我;因此,无余涅槃的境界根本就没有境界:没有六根,没有六识,没有六尘,当然也没有见闻知觉性存在。所以二乘圣人在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以前,是无法了知无余涅槃中无境界的境界相的;然而菩萨却早已证知无余涅槃中独存的实际了,早已证得其中的实际——第八识自心如来。这种未入无余涅槃,便了知无余涅槃境界的智慧境界,就是禅宗破初参的七住位菩萨们所证知的境界;这是不回心的二乘圣人所不知的、所未证的,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大乘菩萨“不入无余涅槃却又了知无余涅槃实际”的境界。菩萨由于亲证无余涅槃的实际——《心经》所说的真心,因此就可以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这就是《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在。
二乘圣人是以诸法灭尽,作为无余涅槃;进入涅槃以后,自我却又灭失了,所以没有自我可以了知无余涅槃的境界,所以他们还没有入无余涅槃之前,以及入了无余涅槃之后,都不能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究竟如何?所以,如果是以事相上来说,他们是确实证得有余及无余涅槃的;但是,如果以般若的智慧来说,以无余涅槃的实际境界来说,他们其实是没有证得涅槃的。所以他们所证得的涅槃,只能名为二乘涅槃,不得名为大乘涅槃;因为他们只知道如何能观行五阴十八界虚妄,如何能断除我见与我执——断除觉知心和思量心的自我执着,因此舍报时可以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却不曾了知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不曾证得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境界,因为他们都不曾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而真心就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了知无余涅槃内的境界”的智慧,二乘圣人都不具备。
菩萨却由于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实际的缘故,所以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槃时,就已经了知无余涅槃之中无境界的境界。又因为未入无余涅槃境界时,能以七识心的自己,现前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本来就是常住于涅槃的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他亲证了世尊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此他就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菩萨未入涅槃,便已住在涅槃;由于这个现前观察的缘故,了知自己及一切众生都是本来就不曾离开涅槃,都是本来就没有生死,所有的生死都只是假象,所有的生死都不是真的,所以菩萨就不害怕生死,就不必急着进入无余涅槃境界,因此能够起心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世世修行菩萨道,最后才能成佛。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