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妹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成佛的捷径:禅净双修

目 录
一、前言1
二、禅略说1
(一)什么是禅?1
(二)禅应如何修行2
(三)禅悟的实质4
(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
1、禅不同于禅定5
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
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
4、呼吸不是真心6
5、虚空不是真心6
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
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
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
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
(五) 学般若禅须知7
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
2、必须修学信心7
3、必须修慧学8
4、必须消除性障、降伏我慢8
5、必须修学动中功夫8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9
三、净土略说9
(一) 什么是净土9
(二) 念佛法门是净土行者的主修内容10
(三) 一切佛子皆应念佛11
(四) 念佛求生净土须知12
1、不得诽谤贤圣与正法12
2、应发起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13
3、应了解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13
四、禅与净土密不可分15
(一) 禅净互通15
(二) 禅净互通之事修16
(三) 禅净互通之理证17
五、禅净双修17
(一)禅净拣择17
1、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作为代表18
2、净土以念佛求生极乐净土为代表18
3、于娑婆世界学佛是速行道也是缓行道18
4、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道也是速行道21
5、禅净法门简择24
(二) 禅净双修应知25
1、 净土法门摄圣道门25
2、 不可废禅而独尊净土法门25
3、 不可以废净土法门而独尊禅法26
4、 不可离经而独尊净宗诸祖27
5、 学禅应当求证悟28
6、 悟后应求生极乐世界28
7、 尊师重道方能禅净圆融29
(三) 禅净双修事例30
六、结语31
【注释】32
一、前言
禅与净土的修证是中国大乘佛教两个主要的行门。
佛教界普遍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是修禅法的人往往批评净土法门是劣根人所修,而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又往往批评修习禅法的人是狂禅,或认为末法不可能开悟,不应修禅。这些人往往落入二说之中。
所谓“二说”是说:“是菩萨应学,是菩萨不应学。”但是我们修学佛法不应有这种观念,因为不管是那一种法门都是佛所讲的。如果偏在一边,执着其中的一个法门而批评另外一种法门,那就好像拿佛的右手来打佛的左手一样。所以不应当偏执一种法门,而诽谤另一种法门,因为这些法门都是佛所讲的,每一个法门都是适应众生的需要而说。
禅与净土是中国佛教界最重要的两个主流,而这两个最重要的主流互相批判,那就会毁坏佛法,所以就想到跟大家讨论禅与净土,希望把禅与净土做一个圆满的融合。从此以后禅与净土互相配合,禅净双修,可以互相帮助,相得益彰。
二、禅略说
(一)什么是禅?
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的话,我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我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那么这个已经是落到第二句了。
如果是第一句,譬如有位禅师问云:“你是那一国人?”“我是朝鲜人。”禅师说:“你正要离开朝鲜,准备上船的时候,我就该给你一棒了!”那并不是说禅不可说,而是说禅是个密意,不能明说,因为明说会害人。这意思是说,禅并不是在语言上,也不是在文字上,当然更不在刚刚这一则公案的这一个指头上。可见要会禅呀,真是难。
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玄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很平凡的,很实在的。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
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
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就是:对于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本体的根源,能够真实了解,证实祂,明白祂,那就是明心。明心时,如果定力和智慧够的话,也会同时见性。所谓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但是不在别相上而在总相上见,这叫做见性。
我们说,禅悟明心,明的是真心。真心是无分别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的真如本心——如来藏,它无念、非觉非观、没有境界可以安住,它本身不做任何的分别,它没有喜怒哀乐,不分美丑善恶,它没有是非可言,这是理上的无分别。但是要找寻这个无分别心却必须要有个分别心。所以圜悟大师讲:“这个事情虽然它是无分别的,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却得要有眼睛来分别、筛选、选择。”参禅的时候“心、意、识”固然是妄,但是心意识这个妄心却不能不要;没有了心意识这个妄心的作用,就无法开悟。因此,参究的时候,我们参寻的方向应该要远离心意识,但是参究的过程必须要用心意识做为工具来参究。没有心意识这个工具,我们就无法参究真如佛性、我们就无法参寻无分别心。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法知见;产生疑情,疑念相续;因缘和合,一念相应)。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
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这样的,所以明心非常困难。
可是禅师悟了以后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不可以明讲。有很多人说:“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不是悟。”其实不对,任何一个真正开悟的人,都可以用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清楚楚,有时候他不用语言也可以说,但是为什么自古以来都不明说呢?因为这是佛世尊的无上甚深密意,如果明说,众生不敢承担,就会诽谤,而诽谤正法的结果只有一条路可走——舍报之时下地狱。
所以祖师都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弥勒菩萨讲:“真如佛性,是佛世尊无上甚深密意,是故不说。”我们也不敢明讲,有因缘的人来,参了自然会得到;方向正确,知见正确,自然能得,不然始终不得。
明心难,可是见性也难呀。要见佛性,必须先明心,真的明心以后,再从真心直接的体性去体验,才能看见佛性。
佛性的看见,必须眼见为凭,这就必须要有定力,但是定力很强并不一定看得见佛性。《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
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那是声闻缘觉的种性,定多慧少。定慧相等的话,完全圆满具足,那就像佛一样,所以说“诸佛如来眼见佛性,了了分明!定慧等故。”因此要见佛性,必须要有定力和慧力,这是见性的必要条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