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如何如法布施

不能施等情况
酒毒刀杖枷锁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在,终不以施。不施病人不净食药,不劫他物乃至一钱持以布施。菩萨施时虽得自在,终不骂打、令诸仆使生瞋苦恼。如法财施,不求现在后世果报。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至于酒、毒、刀、杖、枷锁等物,这些是使众生沉沦的器物,菩萨摩诃萨绝不会拿来布施。譬如布施酒,众生喝了酒,会心性迷乱。但是有时也有开缘而可以布施酒,譬如某人必须紧急外科开刀,但在野外并没有麻醉剂,只能用烈酒来当麻醉剂,那你就设法求来布施。开缘的事都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行了:是善事。如果是花天酒地的人,他要求你布施一瓶酒给他喝得烂醉如泥,当然就不布施了!纵使你在学佛之前,家中收藏了很多好酒,一杯也不能布施给他,因为那只会害他。同理,毒、刀、杖、枷锁等物,若是确实用来帮助众生的,就可以开缘而布施,否则都不许开缘,遮止和开缘一定要把握好,要以智慧来把握。但这些物品多半是拿去做不利众生的事,所以原则上都不许拿来布施。
也不应布施不清净的食物和药物给病人,譬如有的食物已经长霉了才拿去布施,他想:“我先把它洗一洗,反正洗了就看不到。”草药也是一样,不要放到已经有一些霉味了才拿去布施。西药的保存期限有三年或多过三年的,若是保存得很好,一直放在低温而无阳光处,如果偶有超过半个月、两个月、一年的,马马虎虎还可以用;如果保存得很好,一直都摆在冰箱中,那就没问题。如果已经过了十年,又没有放在冰箱里,或者某些药物的特性是不许超过一点点时间的,还把它拿来布施,那都是不清净的药,不能拿来布施给病人。
也不可以劫夺他人的财物,而用来布施,乃至一钱之微也不可以抢来布施,因为都是不清净的钱财。
菩萨在布施时,虽然自己是很有自在力、很有威德,但是始终不斥骂他的仆人、使用人,也不打他们,不让他们生起瞋心和苦恼。
而且布施时一定要如法财施,依照前面所讲的五个要领去布施,也不可非法求财而布施,也不求现在世或后世的果报。因为当你心中生起未来世会得布施的快乐果报时,心中其实已经没有功德而只剩下福德了,所以菩萨不求现在、后世果报。意思就是教你要有智慧:不但布施后要有福德,还要有功德。假使心中想:“我今天赠送一个肉包子给癞痢狗,来世得百倍之报,我来世至少可以拥有一百个肉包子。”那你就少了功德。你根本就不要想它,那一百个肉包子的福德绝对跑不掉,无人可以夺取。但你不想那个福德时,你就没有挂碍,就多了一样解脱的受用。福德是绝对跑不掉的,因为佛说施必有主,既然你是施主,未来世的福德当然该你得,谁也得不到。那又何必想它而少了功德呢?
 
对于贫穷众生应该方便教化他们然后再行布施
佛于《菩萨优婆塞戒经》卷5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盘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不能说诸法无我,能说诸法是无性不?』若言能者,教已便施。若能如是先教后施,名大施主。善男子!若能如是教化众生及诸怨亲无所选择,名大施主。」
从经文中佛明显的告诉我们,对于贫穷众生应该方便教化他们,然后再行布施,如此,才能名为大施主。能够教化众生,使能三皈及持戒,乃至理解、言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盘寂灭」或「诸法无性」,如此,才能使沉溺的众生因为种下佛法种子,于未来世因缘成熟时,得以修行佛道,得到真正解脱。否则,得到了救济,暂时的脱离物质或精神上的困苦,但终将因福德的不足及欠缺佛法正确知见,而不断的在贫穷与困苦中生死轮回。因此,如法的布施应该要兼行教化的功能,如此才能真正解脱众生苦难。
 
法施、财施及目的
“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善男子啊!布施有两种:一种是法布施,第么种是财物布施。如果是佛法的布施,后世可以得到财物及佛法上的两种回报。”换句话说,如果是做法布施,也就是为人说法,也会有财、法二报,意思是在未来世佛法的修证上会有大幅度的增长。但若是布施的佛法是错误的,是引导别人大妄语,是残害别人法身慧命的邪法,未来世佛法的证量也会在错误的方向有大幅度的增长,不断的深入邪法中,这就是熏习的果报及回报的道理。但是为人宣说正确的佛法,只要能正确的演说一场,不只是未来世在佛法上有大增长,而且还会同时获得财物上的增长,法布施有这样大的功德和福德。想想看:出来当亲教师,未来世的福报会如何?可真是不得了!因为我们的亲教师可不是只有讲一场佛法而已。如果自己的财物不多,无法大力财施,但是有能力说法,可以发愿将来当亲教师努力度众生;悟后为众生宣演正法以后,会在未来世得财、法二报。
如果是做财物布施,后世就只有很多财宝的回报。如果未来世要做大事业:想在佛法中做大事业,只做法施就可能不太够,那也可以在法施过程中再布施一笔钱出来,补强财物布施,我正是这样做的。这是希望后世能有资财用来利益更多的众生、能为佛教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必靠别人护持。菩萨修行财施与法施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要使众生远离苦恼,因为佛法的布施,教导众生断我见、断我执,以及取证生命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使得众生有智慧了,就可以远离苦恼。你用财物来布施,他们也可以解除长时期或短时期的财物匮乏苦恼,所以财法二施都可以让众生远离苦恼。而且布施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众生的心可以调伏下来,若众生心不能先加以调伏,想要让他们进入佛法就很不容易。所以菩萨为众生说法之前,往往还先提供一些布施;就像我们同修会代表诸位不断的印行结缘书,让大众生起欢喜心。一本结缘书少则二、三十元,多则六、七十元;这只是印刷成本,没有计算著作权及人工成本;如果加上著作权及人工成本,那就不只这些钱了。我们这样布施,众生拿到书时,看到这么精美的一本书:纸张又好、印刷又好、装订又好、设计也很好,众生拿到了会想:“这一本书要很多钱才印得出来!正觉同修会还真的用心良苦,我不应该辜负人家。”所以他会好好去读。细读以后思惟清楚就远离烦恼了,而且心得调伏。除非情执深重、故意颠倒法义的是非,否则一定会远离烦恼而且心得调伏。心调伏以后,不就被你度了吗?他们虽然不一定会来会中学法,但也可以自己在家中努力进修,把过去所得的邪知邪见全部丢弃,回归正见中,那也算是调伏,也算是远离了苦恼:远离了我见的烦恼。所以菩萨修法施和财施目的就在这两点。
 
过去世布施的种种差别,产生福德果报的种种差别。
布施有因有果,以什么为因?以什么为果?众生的福报又是从哪里来的?众生在世间的福报,一定都是有因果的,不可能无因无果就变成很有钱或很穷。所以人固然应当要努力求财,但是应当如何求财?这一生份内有多少财?都是有因有果存在的。份上不该属于你的财,你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份上该是你的财,你只要努力去赚,一定可以得到。所以有人辛苦一世到老的钱财,都买不到一户公寓里的一间厕所;这种人很多,所以年纪老了都还在租房子住。有人努力做生意,大家都不看好,可是他投资下去就赚钱。有的人脑筋太好了,计划又很周详,别人没看到的他都看到了,可是一投资下去就赔钱;以同样的计划为老板做生意时,却又大赚特赚了。有人傻傻的投资,一生就憨憨的赚,并且还非得要他赚不行,天下就是有这种事。所以财物的获得,一定有它的因果存在。所以有人先贫后富,有人先富后贫;又有人先贫后贫,有人先富后富。为何会有这些差别?这都有缘故的,都从过去世布施的种种差别,产生福德果报的种种差别。现在开始就是要讲这一方面的因果,这对我们大家都是切身利害关系所在。
 
越穷越应该布施
从前有个国王叫金色王,是一位贤王,一次遇到大难,国家遭遇12年旱灾,几乎全民都要绝粮,在这样的紧急关头,这位贤王却遇到了一位千年难遇的乞食者:
时辟支佛缘觉世尊。得天眼通清净过人。普遍观察阎浮提处。彼辟支佛缘觉世尊。见阎浮提一切食尽。唯金色王一食之食五升饭在。既观察已起如是心。我今怜愍彼金色王为作利益。我今当往取
金色王一食而食。时辟支佛缘觉世尊。即以神通飞空而去。自现其身令人得见。如舍居尼鸟身神通。向金色王饶金城都
时金色王住在楼上。五千大臣一切皆见彼辟支佛缘觉世尊。诸大臣中有一大臣。于先遥见彼辟支佛缘觉世尊。在于远处渐欲来近。如是见已向余大臣如是说言。君等皆看。君等皆看。于彼远
处有一赤翅舍居尼鸟向此而来。第二大臣看已答言。君当谛观。彼非赤翅舍居尼鸟。彼是罗剎食力恶鬼。欲来至此食我等力。今来食我。时彼大臣示金色王作如是说。时金色王两手抹面然后谛观
。谛观察已语大臣言。大臣当知。彼非赤翅舍居尼鸟。亦非罗剎食力恶鬼。彼是仙人怜愍我故而来至此
时辟支佛缘觉世尊。于须臾间到金色王所住楼上。时金色王见辟支佛缘觉世尊。即便起迎顶礼其足。顶礼足已设好敷具劝令就座。彼辟支佛缘觉世尊在座坐已。时金色王向辟支佛缘觉世尊。
作如是言。不审仙人何故来此。答言。大王。我今为食故来至此。时金色王既闻是语。即尔悲啼泣泪而言。何期我今如是贫穷。此阎浮提富乐自在我已得之。忽于今者此一仙人不能供给一食好食
。尔时彼处有一天女。住在饶金王都城中。向金色王而说偈言
何法名为苦  所谓贫穷是
何苦最为重  所谓贫穷苦
死苦与贫苦  二苦等无异
宁当受死苦  不用贫穷生
时金色王闻是说已。诏唤厨宰而问之言。有饭食不。我欲供养此大仙人。厨宰答言。王今应知阎浮提中所有谷食一切皆尽。唯天所食余一食在。时金色王如是思惟。我若自食我命暂存。若不
自食我命速尽。如是念已更异思惟。若我自食犹不免死。若我不食死则俱然。我今不取如是少活。此大仙人清净持戒。修行善法既来我家。云何令其不得饭食空钵而出。时金色王如是念已。敕语
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及眷属等。而作是言。汝等一切皆当随喜。此我金色王最后布施。以此善根愿阎浮提一切人民。自今已后于当来世永断贫穷。时金色王如是愿已。持一食饭置辟支佛缘觉世
尊所持钵中。如是置已授辟支佛缘觉世尊右手掌中
时辟支佛缘觉世尊法皆如是。以身示法非口言说。时辟支佛缘觉世尊。受金色王所施食已。即以神通飞空而去
时金色王并诸大众。一切合掌皆悉谛观目不暂瞬。于是乃至过眼境界。时金色王敕诸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防守门者及眷属等。作如是言。卿等皆去各到自家饥渴饿死。彼诸大臣至眷属等。
一切皆言。天胜乐时我等一切与天相随。喜戏游观俱共受乐。我今云何能舍天去。时金色王既闻是语。悲啼泣泪手抆泪已。语诸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眷属等言。卿等皆去各向自家。勿令一切于
我宫中饥渴饿死。尔时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至眷属等。一切悲啼皆悉泣泪手抆泪已。相与前行近金色王。既到王所头面敬礼金色王足。礼王足已一切合掌向金色王作如是言。随我多少所作诸恶
。唯愿大天忍我此事。我于朝日最后见天。如是时间彼辟支佛缘觉世尊受其施食。将向余处食彼食时。普于四方四云轮起。凉风吹扇令阎浮提其地皆净。尔时凉风吹阎浮提。其地净已中后半日。
天雨种种佉陀尼食蒲阇尼食如是色食。所谓饭糗及以熟豆。雨如是等蒲阇那食佉陀尼者。所谓饼根茎叶华果及胡麻等。此佉陀尼如是复有油脂粔[如/米]。此佉陀尼稻米末饼。此佉陀尼雨如是等
种种食等。时金色王见如是事。心大欢喜踊悦无量善意心生。语诸大臣左右内外诸曹百官至眷属等。而作是言。卿等当看。卿等当看。朝日如是一食施报得如是果。复有无量余果报在后必当得。
如是讫日从第二日至七日中。复更异雨种种谷等。所谓胡麻。大豆小豆。大麦小麦。江豆豍豆。稻梁米等。七日雨已。如是次第七日雨酥七日雨油。七日雨钱。七日雨叠。复作种种杂雨。复于七
日唯雨七宝。所谓金银。及毘琉璃。私颇知迦。赤色真珠。并雨马瑙。牟娑罗等如是七宝
诸比丘。汝等当知。彼金色王施食因缘。普阎浮提一切人民贫穷永断
汝诸比丘于意云何。彼过去世金色王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何以故。诸比丘。彼过去世金色王者。则我身是。
《金色王经》
 
若见乞者,则知所须,随相给与,不令发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无量果。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如果看见有人来求乞,我们应当善观察,知道他所需要的是什么财物,随他所需而送给他,不需要等到他开口。如果有亲友很穷、或者负债累累,借不到钱而来找你,那你就三千、两千元送给他,让他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不要等他开口。有人面子薄,不好意思开口;甚至于有些人面子薄,想借一些钱,可是嘴还没张开,脸就先红了,你就不必让他难过,先送给他。也许有人想:“钱财要送给人家,还得要这样委屈自己。”但是佛说:“不等待人家开口求,你就布施,这样后世可以得到无量倍的果报。”有这种好处给你,而你布施的钱财不多,只是二、三千元而已,但是未来世得无量倍的果报,所以应该不待求即施。
施贫穷时,起悲愍心。施福田时,生喜敬心。施亲友时,不生放舍心。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所以施贫穷时要起悲愍心,因为对方接受了你布施给他的贫穷。若是布施给福田时,要生起欢喜、恭敬心,因为福田有三,除了纯粹的贫穷田以外,有一部分是功德田,还有一部分是报恩田。既然是这样,对功德田与报恩田当然应该生起欢喜心、恭敬心来报恩。又因为是功德田,让我们可以具足未来世的广大福德资粮,所以更应该生起欢喜心、恭敬心来布施。有些愚痴人,供养了师父三、五万元,就出去说:“我师父都是靠我供养的。”这么愚痴!有智慧的人就不会如此。布施给亲友时,不可以生起放舍之心:“这个亲友一天到晚要跟我求财。”不要放舍他,你就多少布施给他,让他能解决眼前的困境。正因为你这一世常常接济他,所以未来世见了你,他就跟定你了:见了你就没来由的欢喜,就是愿意跟定你,不管别人对他怎么好,他还是跟定你。同理,有些人过去世,我没有对他们布施过,但大法师们往世对他们布施过,所以他们就一定会笃定的永远跟大法师走,永远不会来跟我。这一世,终于有一二本书布施到他身上,未来世才会跟我学法;所以度众生并不是一世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一世又一世这样连续下去的,就像演连续剧一般,每一集是一世,这种佛菩提的连续剧,演到成佛时暂告一段落;但是成佛之后度众生仍然是不终止的。所以不应该对任何人生起放舍心,即使是无根诽谤你而抵制你的人,也要把真实法义写出来送给他,让他懂得思惟辨正法义的正邪,舍寿前有机会在佛前忏侮;即使是暗地里忏侮都是好的,所以你要为他写出来,多少都能利益他,这就是不生放舍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