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众生成就,菩萨成佛

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
 
菩萨成佛时所成就的净土,就是要摄受无量劫以来的有缘众生。
 
菩萨当恒常以慈悲心待众生。
 
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宝莲花,也是由众生往生的愿力与 阿弥陀佛的愿力共同成就而出生的。
                
----平实导师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台中共修道场中的开示
 
菩萨成佛时的净土,应该就是无量劫以来的有缘众生的阿赖耶识或异熟识,与十方世界诸佛的无垢识,偕同这个菩萨成佛时的无垢识,所共同成就。可见与众生结善缘,在菩萨的成佛之道上,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我们又是何其有幸,在无量众生中雀屏中选,成为  导师将来成佛时所摄受的佛子!
 
导师接着又开示:
“佛法是甚为稀有、难可信解之法,所以学这个法,一旦出了同修会,就是知音寥寥,而且愈学愈孤单。”
 
这一番话,真是说到了每个同修的心里。放眼望去,凡有“佛书”之处,不管是寺庙、书局、图书馆、乃至素食店等等,在在充斥着藏密、外道以及世俗化的言不及义的著作,很不容易才得到一、两本正智出版社的书;凡有“佛法”之处,谈的若不是“行善布施、放下执着、把握当下”等意识境界,就是现象界的生死轮回与缘起性空;再加上许多同修周边,若不是藏密与外道的友人,就是苦劝你“不要迷信”的眷属,所以言若及义,常是听者藐藐,甚至无一话可谈,无一事可论;所以出了同修会,真正是少有人,乃至无一人是知音;不但如此,还得加上少善根者的怀疑、轻贱甚至毁谤(虽然这些目前绝大多数都由  导师承担下来,但身为弟子,多少亦感同身受),真可说是难能堪忍。
 
在这样的状况下,导师仍勉励大家,要一本初衷(愿、忍),生生世世精勤求证(进、定、慧)、严持戒律(戒)、并弘法度众(施)。这样的行止,导师在十数年弘法的过程都已一一示现,我们在庆幸自己能遇上这样一位大菩萨之余,也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能像 导师那样展现菩萨的胸怀志气,自度度人吗?或者,我们应该深思:从“无常、苦、空、无我”的个人解脱,到“尽未来世利益众生”的慈悲愿行,这样大的一个转折,除了认知众生累世以来皆曾为父母子女眷属,眼见其轮转生死、心生不忍之外,可有其他因素,成就了菩萨源源不绝的利他动力?
 
有情
如来藏之确实存在与其深广妙用,使菩萨得以超越声闻缘觉,世世留惑润生,因而广结度众因缘。但从表面看来,菩萨似乎是“尽未来世”勤求证悟如来藏所有的功能体性,并且随顺度众即可,何以  世尊却于经中处处强调,菩萨须“尽未来世利益众生”?
 
有说是念佛重恩:
“谓我  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岂能酬答?”(《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省庵法师)
 
有说是念父母、师长、众生之恩:
“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带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yuan)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省庵法师)
 
上述两项虽可说是菩萨利益众生的重要动力,但是菩萨道的利他,应该还包含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菩萨见道后分分亲证如来藏的各项功能体性,因而等化了菩萨的自利与利他之举,这其中的深意,笔者只能以蠡测,从 导师开示的如来藏内相分的道理略为窥知:
 
相分有两种:外相分及内相分。外相分即是眼所触色尘、耳所触声尘、鼻所触香尘、舌所触味尘、身所触触尘。内相分则由如来藏配合外尘而现起,复由外五尘所生诸法而现法尘相分。见分七转识不断攀缘六尘境,然所缘六尘其实非外境,乃是内相分;众生不知此理,故逐五欲诸法而轮回三界……(《真实如来藏》第二十九章)
 
其实,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曾接触外面的五尘;你所接触的五尘,都是由你的如来藏,藉着你的五色根所变现出来的内相分……这就好像开战车一样,战车的驾驶员并没有直接看见外面,而是看着三菱镜所反射出来外面的影像来驾驶的。(《心经密意》)
 
眼见色时,譬如电视监视器之摄影镜头向外照,摄取色尘,传达至警卫室之电视荧幕上显现出来。电视之摄影镜头所见影像即是外相分,守卫室电视荧幕所现影像即是内相分。(《真实如来藏》第二十九章)
 
见分七转识之所贪爱者,包括定中之一切法尘境,其实皆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而七转识见分亦是由如来藏所显现。故有情众生所贪求之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具足之法,藉外境而现,似有所得;其实皆无所得,乃是以自己的见分,处于自己的内相分之中,而游戏自己的内相分罢了。(《真实如来藏》第二十九章)
 
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的见分都是如此堂堂密密地被如来藏地内相分所包围,所以俊男美女当前,其实是如来藏因应有情自己地贪爱,变现出含摄当前俊男美女的五尘与法尘内相分,而由见分来执取内相分中的俊男美女内相分;如此见分与相分刹那刹那地反复运作,才得以令“俊男美女”“当前”而被觉知心所见、触。同理,任何欣乐(锦衣美食乐曲等)或嫌恶(脏乱腥臭吵杂等)的事物、任何一个与其他有情众生的互动、乃至山河大地一切相,无非都是如来藏忠实配合七转识所显现的内相分。
 
由此即可得知,菩萨要分证蕴藏在如来藏中的无量识种,首先必须有极长久的无量劫时间,所以菩萨虽证涅槃中的实际----如来藏----但必定不入无余涅槃;其次,因为所有的一切,均是众生如来藏的自共相,所以菩萨若想要体证如来藏中所有的识种,归根结底就要与众生互动、与众生同事;接下来,因为现见所有一切众生具足如来藏妙法,所以不仅于无尽轮回推得“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更能由开悟证量现观“披毛带角、蠕动蜎飞”之如来藏本色,都与自己一般无异;乃至未来可能因为心地清净而开始在梦中、定中看见众生过去世与自己之间的种种往事,但那些众生却有许多已经沦入三恶道中了,由之升起平等之心,进而以见众生之世世生死沉沦,发起广大慈悲之心。最后,因为所有的相均是如来藏的内相分,所以任何一个不肯利他的心念,就表示自己仍有执着质碍、仍有微细无漏法种未曾得证。由此修行的功行与利他的愿行,即是一体两面,完全一致,修行愈得力,愿力就自然愈广大;反之亦然。所以菩萨的成佛之道,必定是在利他之道中来成就佛道。
 
是故,“恒常以慈悲心待众生”,应该是菩萨地地增上修证之所必须与必然!所以今日盛会中,当有同修问到如何了断夫妻恩爱情缘时,导师的回答是:“不舍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随缘度众,才是大乘菩萨所应为。”另有同修问到如何练就耐心以对待眷属时,导师则回答:“耐心要靠悲心,没有悲心,甚难维持耐心。”亦如 导师一开始就告诉大家的话:“众生成就二乘解脱道的因缘成熟之时,证悟菩萨道的因缘成熟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菩萨成佛时所成就的净土,就是要摄受无量劫以来所接触到的有缘众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