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您是哪种类型的菩萨?如何成为上品菩萨?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我们继续来看下一段经文:【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优婆塞戒经》卷2)
请问各位!您想当上品菩萨还是下品菩萨呢?相信每个人都想当上品菩萨,而不想当下品菩萨吧!不过,有许多人其实是常常在当下品菩萨而却不自知呢!为什么呢?譬如当人家在说某一件事时,你发觉他的说法不对,脱口就说:“哎呀!你这样不对啦!应该如何、如何才对。”你一开口就说他不对,这样你就成为下品菩萨。那应该怎么样才能自利、利他呢?你得要先随顺他的意思,说:“当然啦!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再讨论看看,好不好?”他一听,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被你接受了,就愿意试着听听看你的意见。我们打个比方,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譬如您家中养了宠物——猫或狗,如果你要牠们随顺你,你就得顺着牠的毛的方向轻轻地抚摸下来;假使你故意由下往上推,把牠给弄痛了,牠还会随顺你吗?当然不会!所以菩萨在面对众生时,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得要先随顺众生的意思,赞叹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喔!但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看看。”由于你对他的态度是友善的,他也就不会排斥你,愿意听听你的看法。这样你就可以进一步用婉转的口气说明他的错误所在,而他也一定能够欣然接受,这表示你已经能够调伏众生,当然你就是上品菩萨了。
菩萨度众生时和写书不一样,写书破斥邪见要能针针见血,要直扎恶见的核心,把邪见的核心给戳破;但是在度化众生时,却不能当面把他给戳破。譬如有些人会炫耀说他的修证如何、如何,我们听听笑笑就好,不必当面去戳破他。可是如果他胆敢写书或用言语公开来破坏正法,那我们就不必客气了,一定要一针见血写书来作辨正,一定要杀掉他的邪见之命,这样才能救护他的法身慧命;这也是一切上品菩萨都应该要有的观念。譬如 世尊在说解脱道时,对于六十二种外道见都一一破斥,没有一种邪见可以逃得过。我们讲经说法时也要像 世尊这样,所有的外道都要破尽。你千万不可以请求说:“世尊啊!您何必破尽一切外道呢?人家某某外道,他也没有毁谤您啊!”虽然当时这个外道并没有毁谤 世尊,但你怎么知道未来世这样的外道见不会来破坏佛教的正法呢?佛在世时有大威德,所以他们不敢来破,但是未来世他们就会来破你,所以破斥外道时得要尽破才行。
这六十二种外道见函盖面很广,现在佛门中也有许多人是落在这六十二种外道见之中,可是他们却都还不知道。我们既然知道了,就有责任来提醒他们,让他们离开外道见。所以写书时应该要引尽其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落处;但是如果我们是要度某人来学法,就不可以当面破斥,得要先顺着他的话,先赞叹他说:“你讲得实在很不错!真是不容易啊!”等他高兴了,接下来就该你讲话了,他也一定听得进去。这是一种好习惯,菩萨们都应该用这样的方便善巧来接引众生、摄受众生。这就是说,你如果不想当下品菩萨的话,千万不要一开口就说:“你这样不对啦!”一定得要先顺着他的话,再慢慢一点一滴地说明,让他了解自己的法义确实有错误,这样双方的关系就不会弄得很紧张而无法沟通。也就是说,虽然对方有过失,但我们要先随其意,再慢慢为他说明,让他了解。能够时时刻刻以这样的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那您就是上品菩萨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段经文:【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优婆塞戒经》卷2)
这一段经文,佛为我们说明:两种不同类型的菩萨,一种是乐于亲近善友,另一种是不乐于亲近善友。乐于亲近善友的人能够自利、利他,不乐于亲近善友的人就无法自利、他利。自古以来就一直都有善友与恶友存在,而许多人往往把恶友误认为是善友,这种情形是很普遍的现象。有智慧的人才能亲近真正的善友,没有智慧的人则往往把恶友也当作善友。如果能真的乐于亲近善友,一定可以自利而且利他;因为他可以把自己从善友那里得到的正确法义,也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不乐于亲近善友,则往往会落在自以为是之中,而导致所获得的法义是虚谬、偏邪也不自知;这样错误的法义,当然自己不能得利,而且也会使别人因此而直接或间接受到错误法义的毒害,一起走入修行的歧路。
乐于亲近善友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乐于供养善友,第二种是不乐于供养善友。譬如你引荐一位朋友去亲近一位大善知识,后来这位朋友获得了很大的法益,那他对你这位善友当然应该要亲近供养。他如果能够乐于供养你这样的善友,不仅自己可以得利,也能使他人因此而获得利益。假使你是靠善友的引荐而得遇真善知识,你也同样会推荐别人来亲近善友,经由善友而亲近真善知识,所以不但是自己得利,别人也能获得真实的利益。古人说“饮水思源”,既然你能遇见正法,是因为善友的引荐,你是从他而来,虽然正法不在他身上,但至少也是他的引荐才会有今天的你,他当然有恩于你,所以你应该乐于供养善友。我们能够这样作,别人看了,也会说这样的人是懂得报恩,是真正在修学正法的人,当然也就会相信你所学的是正法了。所以说,乐于供养善友者,不仅能够自利,也能令他人得利。
世尊接着又为我们开示说:【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能问、二不能问;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优婆塞戒经》卷2)
经文意思是说,能供养善友的人又分为能听法与不能听法两种:能供养善友的人,有时只乐于供养善友,但无法听法,因为他的慧根还不具足,慧力无法发起,所以没办法听懂善知识所说的妙法,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勉强他来听法、学法了。另外,有一种人则是与善友亲近之后,不仅能供养善友,还能跟随善知识闻熏正法。如果他能够至心听受正法,就可以用他所听受的正法来转述于他人、利益他人,这样就可以自他兼利。如果不能听闻正法,或者说听法时不至心听者,就无法领受正确的法义,当然也就无法自利、利他了。
能够至心听受正法者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听了以后自己能够发觉有一些疑问,然后提出来请问善知识;另外一种则只是听闻,无法提出任何的问疑。能够于闻法之后提出法义来请问的人,他就能够自利也能够使别人得利;因为在提出问疑时,经由善知识的解说,不仅能够解除提问者心中的疑惑,也同时可以解除大众心中的疑惑,使大家都能蒙受请法的利益,所以说,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疑的话,就无法使自己得利,也不能使别人同获其利,所有的疑问也将永远存在心中无法释怀。因此菩萨在修道过程中,有疑应速问,不仅可以自利,也能利益他人。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都是可以使我们成为上品菩萨的重要内涵,希望您能深解其意并且能够信受奉行,使自己能够永远当个上品菩萨,永不退转于佛菩提道的修行。
佛接着开示说:【能问义者复有二种:一至心持、二不能持;至心持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至心持者复有二种:一者思维、二不思维。能思维者,能利自他;不思维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能思维者复有二种:一者解义、二不解义;能解义者,能自他利;不解义者,则不得名能自他利。解义之人复有二种:一如法住、二不如法住;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优婆塞戒经》卷2)
这段经文 佛又为我们开示了四种的菩萨自利、利他行。佛说:能就法义上的疑难提出请问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于请问法义之后能至心受持者;第二种是请问法义之后随即忘记,无法受持;或者问了以后也不乐于信受者。如果能够至心受持,不但自己能获得法益,也能使别人获得法益,因为他从此以后就不会再误导众生了,可以教导众生和他一样在正法中前进,所以说能够自利也能利他。不能至心受持的人,自己无法获得利益,当然也无法帮助众生使众生也能获得利益。
能够至心受持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在受持了以后,自己能够继续深入探究并且加以思维者;第二种则是自己无法再加以深入探究、思维。能够加以探究思维的人,就能将法义融会贯通而获得利益,因为自己已经弄清楚了,当然也就有各种善巧方便来利益别人;因为经过问疑之后,再加以详细思维,这种经由问疑所听来的法义,就会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在问疑之后虽然能够信受奉行,但是没有加以思维探究,对他而言,这些法义也就只是一种常识、一种知见而已,无法发起他应有的见地功德。所以说,思维很重要,能够思维的人就能自利、利他,不能思维的人就没有自利、利他的功德。
能思维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思维以后,能如实理解善知识所开示的法义;第二类是不能理解善知识所开示的法义,主要是因为他在思维时发生了错误。如果思维以后能确实理解,他就多少能为别人转述善知识所开示的正确法义,那他不但能自利,也能使别人获得利益。但是在思维以后,如果仍然无法理解的话,当然也就无法为人转说,自然也就不能自利、利他了。菩萨在能够思维解义以后,又有两种情形:第一种就是思维之后,对于善知识所说的法义能够如实理解,但无法如法而住;第二种则是可以如法而住。能如法而住的人,能自利也能令他得利;不能如法而住的人就不能自利,也不能利他。那是因为不能如法而住的人,表示他的知见和身口意行不一致,他所说的和所做的是两回事,众生当然不会相信他所说的法,因此也就无法使他人获得利益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74、75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八、九)>  张正圜老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