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09 第五答

[第五答:]
来文:
【【又,《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中(十回向位之十观心)云:“复次,十观心所观法者:一、……。二、……。……十、以自在慧,化一切众生(以上为来函中所无之经句),所谓中道第一义谛般若:处中而观,达一切法而无二;其观慧转转入圣地,故名相似第一义谛观,而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其正观者,初地已上有三观心,入一切地;三观者,从假入空名二谛观,从空入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进入初地法流水中,名摩诃萨圣种性,无相法中行于中道而无二故。”就七住菩萨“般若正观”之慧门而观,上依《菩萨璎珞本业经》 世尊明说为“相似第一义谛观,而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今讲堂所明心见性诸师兄,不论依 萧老师之判果或《成唯识论》之判位,具不出贤位或云初二位(资粮位、加行位),乃至《瑜伽师地论》中“胜解行住”。而此观慧乃相似观,尚且非真中道第一义谛观,而其是否能依此“相似第一义谛观”可以建立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能同于《成唯识论》中所说初地菩萨之“转识成智”?此为第二点“转识成智”之疑。】】
谨答:
彼等诸人于《菩萨璎珞本业经》之经文意旨,未得真会,亦未前后贯通举示,唯取其中一段,便作违于全经之说,然后如是举示于 大德,则成断章而取其义,则有过失;是故来函所举经文语句,非唯断句错误而已,更易滋生误解。今依经文原意,增录来函所未举录之经文语句?加上此段经文之前提?别作正确断句如上;此中增录之经文者,即是上开经文中仿宋字体之部份,并重新加以正确之释义。如是加上经文前提语句及正确断句,可免断章取义之后,于作此段辨正之前,当先令诸大众同得了知经文意旨,而后方可辨正之,嗣后可免各执一词之说。兹先疏解经文大意如下:
【【十回向位菩萨,当修十种观行,其所观察之阿赖耶识真如…等法相者,一、二谛正直,………;佛子!第十、应以真如本来自在之智慧,度化一切众生,这个度化众生之法门,就是中道第一义谛之般若智慧:也就是处于中道而观察一切法,通达一切法皆从自心阿赖耶识出生,实与阿赖耶识无二。这样观察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法相,及“所生诸法等法相”所得的智慧(此位之观行即是相见道位之进修,不离阿赖耶识心体之种种法相故),是渐次转进而逐渐进入圣位初地的;由于这个三贤位阶段的中道第一义谛观,虽然已证实相般若,仍然不是真正的通达,所以名为“相似第一义谛观(故真见道起之三贤位菩萨,名为相似即佛,仍非分证即佛之地上菩萨)”,仍然不是真正的中道第一义谛观。真正的中道第一义谛观,是说初地以上之真如心有三种现观,这三种现观,可以使人渐渐的从初地前进,乃至到达等觉地。所谓三观是:
一、从假入空观,名为二谛观:从观察一切法悉皆假有,皆从真如阿赖耶识出生,由此现观而进入“一切法无我--空”之般若现观境界中,这种现观名为二谛观,双观世俗谛之一切法空,亦观胜义谛之空性心阿赖耶识;如是从一切法假有而观入空性胜义谛,将一切法汇归空性阿赖耶识,名为从假入空观,双观二谛,这双观二谛即是第一种现观。双观二谛者:第一种谛观为“观察空性阿赖耶识恒常不坏,而现观‘一切法缘起性空之蕴处界我’假有”,如是名为证得“蕴等假有”之世俗谛;第二种谛观是“观察空性阿赖耶识实是法界万法之根源”,证得胜义谛;如是名为双观二谛,名为从假有之蕴处界而观入空性胜义谛,名为从假入空观。具足此二现观者,名为证得二谛观。
二、从空入假观,名为平等观:现观蕴处界…等一切法,悉皆是空性阿赖耶识所含藏之种子中所出生者,出生以后运行不断,其实本是阿赖耶识所有种种体性之局部,本是阿赖耶识所有之法性;然而阿赖耶识出生了这些蕴等万法运作之时,却又自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中,与世间万法非一亦非异;如是,所生蕴等万法,其实与能生万法之阿赖耶识平等平等,亦非异于空性心阿赖耶识而有蕴等万法;由是现观故,亲自现观万法实由空性心阿赖耶识出生。如是汇归蕴处界…等万法于空性心阿赖耶识以后,再现观空性心能生万法,万法与空性非一亦非异;由是缘故,菩萨转依空性心阿赖耶识以后,不必急于取证无余涅槃,是故发起受生愿,故意保留一分思惑之现行而不断之,藉以留惑润生,再入人间修诸菩萨行,不离人间三界中假有诸法;是名从空入假之平等观。
三、平等观与二谛观,乃是方便道,依世俗谛之蕴处界等万法,及胜义谛空性阿赖耶识之现行配合,方能作此观察故;若离世俗谛中所观万法,则无可能作此二种现观故,此二观并非空性心阿赖耶识之自住境界故,此二观非是空性心阿赖耶识所能自作之现观故,空性阿赖耶识自无始劫以来恒离见闻觉知故,一向无智亦无得故。菩萨因为亲证真如心体阿赖耶识之后,能如此现前观行的缘故,便可以在完成现观的时候,真正的通达中道第一义谛:通达空性心阿赖耶识的“空、假、中”等三观,双照世俗谛与胜义谛,双照二谛观与平等观,了知世间万法皆唯自心阿赖耶识所出生、所显现,不须执著万法而夤缘不舍;由此缘故,此际开始,心心寂灭,绝对不造‘能引生来世三恶道业行’之身口意业,异生性永伏或者消除净尽,不复再如三贤位中尚有因瞋、因贪、因私心所激,而偶然出现之异生性种子现行,所以未来世中永不堕入三恶道;亦不似内凡三贤位之有时会有凡夫性、异生性现行,从此正式进入初地法流水中,成为初地之住地心菩萨,转入修道位中,此后便随法流水而任运渐进,这就是已经成为摩诃萨的圣种性者;此后永远都在无相法中,行于真正之中道,而不再有落入空有断常二边的现象中了,这就是真正的中道第一义谛观。】】
由如是经文所说者,当知真见道明心之时所得之中道实相观,仍非是具足通达中道观者,都只是相似第一义谛观,尚须悟后不断的在相见道的观行上,对阿赖耶识在十八界法中运作所产生的种种法相中,作诸观行,通达位后方能发起如是“空、假、中”三观之境界;由初地所发起如是空假中三观般若之成就故,方得名为真正之中道第一义谛观,已非三贤位中之相似中道第一义谛观。成论卷九中亦如是说,炯然无异。
然而如是三观之境界,要由后相见道位中,具足亲证八识心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之后,方能发起如是三观。而五法三自性…等之修学及观行,非是未入真见道位之凡夫及二乘圣人所能稍得现观;亦非真见道位菩萨在证悟明心后之短时间所能成就者,唯除乘愿再来而有胎昧之菩萨,方能于此世悟后自行作观,而在数年之内发起如是三观。若是今世有地上菩萨之随时开示指导,自身福德圆满,性障又极轻微者,方能于一世中发起空假中三观之现观而入初地;是故此经中 佛说真见道位后之十回向位菩萨,修行十观法门而“转转入圣地”,乃是渐次观行而“转转”渐入圣地,绝非彼等所说“真见道位之明心一悟,便可一时进入初地圣位中。”是故彼等欲免除相见道位之种种观行,免除异生性之修除或降伏,便欲在此时一悟之间而以真见道之功德,证得初地境界之第八识真如,欲在此时一悟而成就初地菩萨之果证者,乃是妄想!违 佛于经中所说,复违 玄奘大师成论所说,殊不足取!
依此经文前后而观,徵之于余所判定之果证,徵之于解深密、楞伽、华严、瑜伽论、成论等 佛语菩萨语,皆同余之教判无异。是故,余所判定之明心真见道位,唯是第七住位,唯有根本智,故余判定亲证真如心体阿赖耶识者尚非初地,尚须进修后相见道之种种法,尚须修除异生性现行,方能入地;所说完全同于成论,同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判之七住位。
今者 大德来函所述彼等举示此经之经文,判定真见道位为相似第一义谛观,仍属胜解行位所摄,与余所判明心真见道位为第七住位,契合无异;却与彼等前时私下所言“真见道位即是初地菩萨,一悟之时即可证得初地真如,所证为初地真如之唯识性”者,炯然有异;事实是彼等所判与经教大异,非余所判有异经教。
既然前真见道时尚非初地心,既然前真见道后,尚须进修后相见道位诸法,既然明心时已是真见道,当知明心必有初分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生起,明心真见道位亦是见道所摄故,见道位中必有根本智故,则必有下品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之初分故,唯是具足与不具足之差别尔。彼若妄言:“明心证得阿赖耶识时不可能有下品二智,要进入初地时方有下品二智。”则其说法乃是主张:“唯有相见道具足之后,方有下品二智。真见道位应不能发起下品二智之少分。”则应成为:真见道非是见道位所摄。亦应成为:真见道位应无根本无分别智。则违 佛说与 玄奘菩萨成论所说, 佛说与 玄奘成论所说者,皆说明心真见道亦是见道位所摄故,皆说明心之真见道位中亦有无分别智故,说为根本无分别智故;既然明心已是见道位所摄,当知必有一分下品二智生起,不应全无,可证余语无虚也。
既然真见道时尚未具足见道位全部内涵,当然必有一分下品二智生起;当知真见道位中必有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初分现起,而未具足。既然见道含摄真见道与相见道,当知明心真见道时之转识成智,尚非具足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要待相见道位之继续进修及观行,而后始得渐渐具足初地入地心位所有下品二智;余如是说,同于经论所说无异。自是彼等不解如是法义中之细密差别,故生误会;误会已,却来责人正确之法义为非。
然而彼等近来私下不断耳语传言于正觉同修会中:“吾人于明心时即可亲证初地真如,即可在真见道时,一悟而成初地之果证。”又私下放言曰:“真见道时即是初地菩萨,证得唯识性。萧老师指导吾人证得阿赖耶识时,并非真见道,只是证得唯识相,不是真正的见道。”如是等说,皆异于 大德来函中,彼所举证经文论文之意旨。全违教证,亦违正理,彼已错会真见道之意涵故,彼亦错会唯识性之意涵故,彼亦错会初地真如之意涵故;如是错会者所说,焉可说为正法?是故,余所说之转识成智之理,实无差池;而彼所质疑于余者,咎在自身误会经论中 佛菩萨意旨,不能深解经论细密法义差别,复又不解余诸书中所作教判,是故便以自身误会所得之邪见,更来质疑于余,则其所行显非正行也!所知所见悉皆颠倒故!悉皆违教悖理故。
复次, 大德来函中所言:【【今讲堂所明心见性诸师兄,不论依 萧老师之判果或《成唯识论》之判位,具不出贤位或云初二位(资粮位、加行位)】】,此说乃是误解余书中判教之说也!亦是误解经论正义者,非是正说!
谓余书中之判教者,乃说明心而不退失者(证得阿赖耶识之后能安忍其本来无生无灭,而不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者)为第七住;若否定阿赖耶识者,即退回六住加行位中,或者乃至退回资粮位中,然皆误以为自己是增上进修。眼见佛性而不退失者为第十住位,非是加行位,更非是资粮位也!加行位者乃是未证第八识心体者故,乃是第七住位以前之菩萨故。如余诸书中所判者为: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为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乃是修集未来真见道时所须之资粮。于第六住中观察蕴处界我虚妄,断除我见,伏、除所取与能取,此皆我会中禅净班课程所教授者;第六住位满心时,再作加行,熏修真见道之行门----般若之正知见与参禅方法,以及参究第八识自心真如之参禅过程,皆是加行位所摄。
证悟阿赖耶识而不否定退失,方是进入真见道位者,即成第七住位菩萨,即非资粮与加行二位也!如是教判,详见拙著诸书中所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可知,亦见余诸书中之教判内涵,同于 佛说,证非虚言。而非 大德来函举彼所言“明心见道之后尚在资粮、加行位中”,此乃彼等退失明心之法,而自以为是增上修证者,为吸收正觉会员入其座下,而对正觉同修会正法所作之不实压抑之说也。
是故余诸明心而不自我否定之会员同修等,皆是第七住位菩萨,皆是真见道位之菩萨;眼见佛性者皆是第十住位菩萨,已在相见道位中,然皆是胜解行位,余补充为“解行证位”,绝非 大德来函中所言之资粮位与加行位也!余诸书中皆如是判定故,未曾如 大德来函所举彼说之为资粮位、加行位也!必须如彼等诸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后,方是退回资粮位与加行位之人也!明心之后若得继续进修相见道之种种闻熏与观行者,则离十住位而入十行位、乃至入于十回向位中。彼作是说误导于 大德,致令 大德来函作此言说者,实为不当!故彼如是言行者,已成诬谤正法之说也,本质实已成为诽谤佛教法宝之恶行也。
至于 大德此段函文中所说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等转识成智之疑,前已说之,今不重赘。请详前文所说即知。P136-14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