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沩仰宗祖庭——栖隐禅寺

在仰山的这块盆地中随意地漫步,一块块小小的梯田层层累累,布满了眼光所及的各处。老表说,这俗称“牛舌田”。看过去,果然块块狭长,沿山势而开,引清泉水灌溉,状若牛舌。田还未耕种,长满了青草。范成大曾专门游览仰山,对层层梯田赞叹不已,写道:仰山“岭坂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古籍中记载垦殖梯田之始。物质性的存在物,只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梯田起始于何时何人,已难考证。可是,仰山梯田却是中国古代梯田被载入史册之始,这不禁使我们那当然起敬。有一首宋诗云:“嵯峨大仰峰,云气摩苍天。……众壑争飞流,四岭半为田。”禅宗早有《禅门规式》,规定僧人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所以,不用说,这些牛舌田最早的开垦者应该就是禅宗沩仰宗的和尚们了。
约一千一百余年前,在崎岖的山道上,来了一位跛脚的和尚。他云游四方已多年,行脚遍及各地。这天他来到了仰山,眼前的道越来越难走了,古木参天,翠竹遍野,荆棘挡路。正在犹豫往何处走时,猛然间一只水獭从溪流中蹿上了岸,“刷刷刷”地在涧旁游动。反正无路可行,和尚干脆跟着水獭信步而去。反正无路可行,和尚干脆跟着水獭信步而去。走着走着,水獭忽然不见了踪影,眼前却顿时开阔起来。疲惫的和尚像是遇到床枕,倒在草丛中便睡着了。梦中,有两白衣秀士现身,问:师傅您到这深山老林为何?和尚说:我欲建庙于此。白衣人道:我就是此间的山神,师父您可以在此建庵。前面集云峰下,有块吉地,可以建在那儿。说完,秀士翩翩而去。和尚醒来,决意就驻在此处。第二天,他伐木为梁,削茅铺顶,团土为墙,一座简陋的寺庵终于建成。这位和尚就是慧寂大师,他师从湖南潭州大沩灵祜禅师十五年,出山云游至此,建庵弘法。后来慧寂大师名扬天下,道场被敕名“栖隐”禅寺,成为沩仰宗祖庭之一。
道旁有一座古桥,桥身已半陷入泥土中。裸露着的桥基石黑黢黢的,显见得年代久远。因为传说慧寂大和尚被獭引领才到此地建寺,后人就建了一座石桥以为纪念,而这条小路也被称为“獭径”。三百多年后,范成大访仰山,遇大雨夜宿寺中,次日天忽放晴,诗人从容出山,途中吟诗一首:“……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春浅山容瘦,风号涧声急。一簟寄前村,野蔌旋收拾。……”诗人早春访仰山,受到热情款待,饱餐各类野菜山珍,品山间香茗。早起返程,行于獭径之上,逼人的春寒,拙朴的古桥,一定让他想到了开山祖师慧寂的艰辛。
沿小道来到盆地中央一块称为殿上的平地,此地原是古寺的地基。千年古刹、禅宗沩仰宗祖庭之一栖隐寺已片瓦不存了!
只有两棵高大苍老的银杏树,一左一右立于毁殿之前。它们直冲云霄,孤寂地立在土台前,像一对相依为命的老人,一起度过风烛残年。
想当年慧寂大师以独特的禅法——“圆相”——接引四方信众,声誉日隆,大师传法光穆禅师和光涌禅师,禅风泽被四方一百五十余年。宋代,栖隐寺奉敕改称“太平兴国寺”。宋元之际,高僧大德接踵而至,如袁州仰山禅师、了元佛印禅师、仰山行伟禅师、楚圆慈明禅师、希陵佛鉴禅师,等等。其时,梵宇高耸,楼阁错落,参禅道者络绎不绝,闻风来访的文人骚客也往来不断。于是,佛塔碑碣摩崖题刻遍布山间,可谓是盛极一时。
元代时,希陵禅师驻锡仰山,重建并扩建寺院,史载其时共有殿、阁、楼、堂、亭、台、寮、库等各类建筑达28栋之多。元仁宗亲敕匾额,上书“大仰山太平兴国禅寺”,又令大儒程钜夫撰文、大书法家赵孟兆页 书,立“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禅寺碑”。碑文赞叹当时重修的寺院及周边的景色云:“丹碧焕灿,制度宏密,广员倍于相而加美焉。攒峰突嶂,灵潭健瀑,风景不改于昔而增胜焉。十方来者莫不惊异赞叹,惝况四顾而忘归。”这座名闻天下的大丛林,如今只空剩台基古树,徒唤奈何,岂不痛哉惜哉!
翻山而上可观览塔窝里宋代石塔及网形里、虎形里墓塔群。庄严肃穆的墓塔,默默地承受着千年风雨,塔身黑黢黢,更显得饱经风霜,这些墓塔似乎正在述说着太平兴国禅寺昔日的辉煌,同时也透显出世道沧桑、风雨如磐的无奈。
在四周民房的地基、庭院、小道边可以找着许多显见得是出于古寺的石柱、石础、石碑等建筑构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