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菩萨的热情与不攀缘五欲

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的人!菩萨是觉有情,不是无情与绝情!
(2016.10.3)最近葛格我写文章比较「冷感」,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一些热情,增加了一点声闻的味道!当然这个好处是有比较离开了一些欲望!不过回过头来说,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的人!
在正法道场中菩萨们彼此一直有不攀缘的政策,那不攀缘的政策好处是大家比较在法上用功,因为《阿含经》中都常提到比丘们只做两件事情「贤圣法谈与贤圣默然。」也就是修行人之间就是只谈法,不然就是圣默然!
如《长阿含经》卷18〈1 阎浮提州品〉中说:【佛告诸比丘言:「善哉!善哉!凡出家者应行二法:一贤圣默然,二讲论法语。汝等集在讲堂,亦应如此贤圣默然,讲论法语。」】(CBETA, T01, no. 1, p. 114, b18-21)
但菩萨如果过度的不攀缘,也会感觉变成冷漠与无情!所以也会有些久学菩萨们会觉得在讲堂都没有几个好朋友!因为大家彼此就是冷漠不攀缘!而有些菩萨又会去纠正别人攀缘或者排挤攀缘的人!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攀缘,甚至怕自己被贴上「爱攀缘」的标签!因此通常菩萨们在讲堂都不会有「好朋友」!除非是在还没来讲堂前本来就认识的朋友一起来讲堂上课!(如果大家感情不好,那有可能彼此会变成勾心斗角那样!)
(菩萨间的道情与不攀缘之目的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01635374)
(佛陀教导菩萨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05336321)
平实导师也提到我们不用去轻嫌别人爱攀缘,因为这样爱攀缘的人,他在未来成佛时的弟子是无量无边!
平实导师在《法华经讲义》第二辑开示提到:【「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彼佛灭度后,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师者,今则我身是。」终于为大众揭晓了!讲了好长一段无数劫前的故事以后,现在文殊菩萨为大众揭晓说:这位求名菩萨供养无数诸佛以后,现在终于遇见了正法雄狮释迦牟尼佛,被授记为当来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如今终于了解来龙去脉了,所以这位求名菩萨接着在释迦牟尼佛以后,即将会下生人间来示现成佛,名为弥勒佛。他将会广度众生,所度的众生其数多到很难计算出来。为什么难计算?因为他很多世以来就是好游族姓家,到处攀缘。
这样看来,有时候你轻嫌说:「这位同修为何那么喜欢攀缘!」这时候你想通了,以后就别笑他了,因为他未来成佛时的弟子无量无边喔!就是这样啊!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的结果,你很精进都不攀缘,将来你的徒弟就只是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剩下的菩萨众也不会比他的弟子多,因为你攀缘的比他少。这样道理想通了呵!想通了以后,从此以后就不必再去分别:「这个家伙好爱攀缘!」你就不必看轻他了,因为你如果度了这么一个爱攀缘的徒弟,将来你成佛的时候,他就带来一大票人成为你的弟子,这有什么不好?(大众笑...)所以就像孔老夫子讲的,应该「有教无类」;你对什么样的人都得要摄受,不能够说「这么爱攀缘的人,我不摄受」,每天见了就骂他,不应该这样。不论什么样的徒弟,你都应该要摄受。
所以有时候人家会说:「老师!你为什么都不管一管?他一天到晚攀缘,你都不骂他。」我为什么要骂他?(大众爆笑...)想通了呵?然后谜底揭晓说:「那个时候的求名菩萨,就是你弥勒啊!」大众听了,眼睛都亮起来:「喔!原来是弥勒菩萨。」「当时佛陀灭度以后,那个最懈怠的人就是你;而当时统领大众,为大家说《妙法莲华经》的妙光法师,就是我文殊师利。」】(著述者: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二辑第99~100,正智出版社)
那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菩萨除了自己不贪着五欲努力精进修行的「不攀缘」之外,应该也要热情广度有缘众生,面对同样是一起行菩萨道的菩萨们,应该还是要热情招呼才对,应该要像阿难尊者与迦旃延尊者那样,多情慈悲对待众生。
(多情的阿难尊者(一)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3281505)
(发愿走阿难尊者和大迦旃延尊者路线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69279803)
那我们平常就是要不攀缘五欲,不要贪财色名食睡,不要贪吃也不要贪男女欲望,也不要贪爱去看美色、美景等!但菩萨对待众生还是可以热情招呼,不要走成声闻的方式,都变成很无情很冷感、很冷漠!那就变成像导师所说的某某尊者都常住在「空性」中不帮助众生,但他成佛的速度会很慢很慢!而应该如导师所说的要学阿难尊者与迦旃延尊者那样慈悲广度众生!
(大迦旃延尊者将能快速成佛的原因(出自平实导师开示的《法华经讲义》)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91327163)
所以我的看法还是菩萨要慈悲调柔与多情广度众生,如果用声闻的方式修行,只是自己离欲或解脱而远离众生,这样一点都不值得称赞与羡慕!
菩萨应该是要慈悲与解脱(智慧)都修得很好!当这两者都修得很好时,就是道业增上的时候,因为他所摄受的佛土增加了!
因此每次遇到刚破参的菩萨,都是感受到他们的慈悲心!因为我猜测导师要的证悟菩萨,就是要那种「慈悲喜舍」都达到某种程度的菩萨种性,而这样的菩萨被印证了,他也能去感动更多众生来行菩萨道!而基本上也是因为他「摄受佛土」的福德达到了被印证的标准,因此能够被印证!
菩萨应该是要让人感动的,而不是像声闻那样冷漠无情的!因此摄受佛土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亲教师的话:摄受众生、摄受佛土的重要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1008765)
当然摄受佛土也不是在五欲上攀缘,而是能帮助众生提升道业!
因为摄受众生就是累积福德,所以我们要慈悲调柔摄受众生!就如导师常说的,其实菩萨道不论任何阶位,都需要相应的福德,而那个福德就是摄受佛土!所以开悟明心须要有开悟明心所需要的福德和佛土!眼见佛性也是如此,乃至入地更需要广大的福德、佛土。
有的菩萨看起来定力和慧力不好,可是因为他很努力累积福德,非常的慈悲调柔!所以佛土摄受的多!那他就提早破参明心!因为摄受佛土才是最重要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提到经中一个故事,在久远前的弗沙佛时代,当时有两个等觉菩萨,一位是释迦牟尼,另一位是弥勒!弥勒菩萨比释迦菩萨早了九劫发心成佛,因此弥勒菩萨的修行是在释迦菩萨之上,但弥勒菩萨的弟子们的修行尚未成熟,而释迦菩萨的弟子的修行比较成熟!那弗沙佛观察此二人,心想:「一个人的心可以快速提升,但众人之心很难快速度化。」因此弗沙佛就加持使得释迦菩萨快速成佛。因此释迦菩萨超越九劫而先成佛,反而比弥勒菩萨早成佛了。
《大智度论》卷4〈1 序品〉:【如经中言:「过去久远,有佛名弗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淑未?即观见之,知其心未纯淑,而诸弟子心皆纯淑。又弥勒菩萨心已纯淑,而弟子未纯淑。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释迦牟尼菩萨疾得成佛,上雪山上,于宝窟中入火定。是时,释迦牟尼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采药。见弗沙佛坐宝窟中,入火定,放光明。见已,心欢喜信敬,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眴,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界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谛观世尊,目未曾眴,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CBETA, T25, no. 1509, p. 87, b27-c14)
《大智度论》卷4〈1 序品〉:「问曰:
释迦牟尼菩萨,何以心未纯淑而弟子纯淑?弥勒菩萨自心纯淑,而弟子未纯淑?
答曰:
释迦牟尼菩萨,饶益众生心多,自为身少故;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故。」(CBETA,T25, no. 1509, p. 87, c19-23)
由此可知摄受佛土的重要!所以我们应该要努力摄受众生!除了自身的定力和慧力增长之外,福德的修集(摄受佛土)其实是非常关键的。
释迦牟尼菩萨往昔因为比较努力饶益众生,虽然他发心比弥勒菩萨较晚,但反而比弥勒菩萨早成佛!
以上这些是我的心得与体会,仅供参考啰!
注:祝福看了本文的菩萨都能够忆起初遇时要弘护正法的发心!珍惜今生值遇正法的机会,感恩 平实导师及诸佛菩萨慈悲加持的恩德!
 
-----《佛法长兴博客 》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2055343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