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种四正行
皈依三宝,可以得其救护,但必须修习正行,才能真正得救护。正行有两类,各有四种。
第一四正行,如《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
(一)、亲近善士
1.1善知识的德相
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园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园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园满”。
1、安住禁戒,即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于所受学的所有学处,不亏身业,不亏语业,无缺无穿,是名安住禁戒。
2、具足多闻,即于如来教法,多所听闻通达,于诸求法者,有多法宣说开示,并且讲说时,于文义善巧,于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能利,意善寻思,见善能达,如是名为具足多闻。
3、能有所证,即能证四禅八定: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有过患想;又能证慈悲喜捨;戒预流果等;六神通,八解脱等;是名为能有所证。
4、性多哀愍,即于诸众生,常起哀怜悲愍,乐与其义,乐与其利,乐与其乐,乐与安稳;如是名为性多哀愍。
5、心无厌倦,即于弟子善能教导,于弟子善行,善能赞叹鼓励;性勤精进,为大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是名心无厌倦。
6、善能堪忍,他骂不报骂,他嗔不报嗔,他打不报打,他弄不报弄。于诸逼迫事,自推已过,以业之成熟为所依趣,终不于他发生愤恚;如是虽遭轻陵毁辱,堪能忍受,而其本性都无改变,唯常于彼有情,思为利益。又能于修道等时,堪忍寒热饥渴,蚊虻风日等苦;如是名为善能堪忍。
7、无有怖畏,处大众中,说正法时,心无怯劣,声无战掉,辩无误失,腋不流汗,身毛不竖,不为诸畏怖之所逼切,故名无有怖畏。
8、语具园满,即成就极美妙的语言,其显了的语言,容易悟解的语言,众生乐欲听闻的语言,善辩善说,如是名为语具园满。但此时际,具足这样园满德相的善知识,实不可得,若有具此十分之五德,或十分之三德,我们即当欣庆求为亲近依止的善士了。
1.2思念善知识的功德
善知识是指导我们修善断恶,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的导师,故他于我们的恩德极大,能够依法思念其功能和恩德,则能引起我们对于善知识如法亲近,如法依止,如法恭敬承事的坚定意念。否则,虽然遇着了具德的善知识,亦不知如法亲近,自己的善法功德亦无由增长,故于善知识念恩念德极为重要。这里引证几段赞叹善知识恩和德的经文,以启发我们对于善知道知恩知德的善净意乐。
《增一阿含经九众生居品》说:“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这是赞说善知识是具足全梵行功德的人。
如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复欲勤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解!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这是说欲求成佛的人,当勤求善知识,但应恭敬,勿见过失。一个依止弟子,假若以寻求过失的心去观察善知识,则唯见师长过失,覆障其清净信心,而于善知识这敬信退失,自己善法功德亦不复增长了。
又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力而得园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以上两段经文,都是所说善知识于亲近的弟子有大恩德,作弟子者应当正念恩惟,如法亲近。余诸经论中,所说善知识功德者甚多,这里不繁引了。
1.3于善知识如法亲近
学佛者寻求善知识时,在未亲近和请示为依止以前,可以尽量的观察其有德无德,是否可以亲近依止;若经过观察以后,认为是有德的善知识,确可为自己亲近的师长,而后正式亲近依止,那就不应当再观察师长的过失了。故遇着了具德的善知识,要如法亲近,当弟子的善法功德,才可以新生和增长。否则,以观察过失的心去亲近依止,自己的心先有烦恼成见,对于善知识的言行,不会虚荣心接受和体行,那么,自己的善法功德,也就不会生长了!佛法之中,非常重视如法亲近善知识。要做好如法亲近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三件事:1、认识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2、应该发什么心来亲近;3、圆满亲近的方法。
1、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在小乘经论中,多说父子想。在大乘经论中,则多说弟子于师作佛想。如《宝云经》第六卷说:“我今依怙师僧增广善法,以是因缘,于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闻,若聪明,若无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于诸世尊恭敬、供养、信乐、欢喜,于和上亦复如是”。如八十《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更具体的说明了于师于法于已于修行所作的心念,如彼经说,于已身生病苦想,远行相,求度想,儿子想等。于善知识生医王想,导师想,船师想,父母想等。于所说法生良药想,正道想,舟楫想,家业想等。于所修行生除病想,远达想,到岸想,绍续想等。如经七十七卷广说十类四十种想应知。学佛人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主要的是要从善的教授教诫和他的实践生活中,来改造自己杂染的三业,丰富自己清净的生活,使自己一天一天的生长着善法功德,故善知识是自己黑暗中的灯塔,从恶趣中救护自己的大恩人,是自己法身慧命的除障者和源泉,故对于善知识应当于经所说而作念恭敬承事。
2、应该发什么心来亲近。对亲近善知识的发心相,《华严经》七十七卷《入法界品》说:“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何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同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应发如弟子心;有所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故。应发如除粪心,离憍慢故。应发如已熟稳稼心,低下故。……”经中所说为十种心,这里只节录了前十种,足以显示弟子对于善知识的亲近意志之坚毅、诚厚、任劳、无动;这是因为自己彻底了解,一切佛法,皆以善知识为根本而生、而长、而住,而园满。故能发起一切恭敬承事的心意来亲近善知识。但是,应该知道,这是指对于具足园满德相的善知识而说的,若不是一个具德的善知识,我们则不应当毫无观察简择地尽弃主宰而任其支配。而应该依照世尊所说的“依法不依人”来作为依止的标准——对于所承侍的善知识,所说符合经律论的,应该加以如法信受,对所说不符合经律论三藏,不符合“四法印”的,不能因为是自己的依止师,而加以盲目地接受。一切佛弟子当牢记此正理。
3、圆满亲近法,园满亲近善知识的方法,《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说有四种,如彼论说:“当知菩萨由四种相,方得园满亲近善友:一于善友,有病无病,随时供侍;恒常发起发敬净信。二于善友,随时敬问、礼拜、奉迎、合掌、殷勤、修和敬业,而为供养。三于善友,如法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养。四于善友,若正依止,于如法义,若合若离,随自在转,无有倾动,如实显发,作奉教心,随时往诣,薛敬承事,请问听受”。这四种亲近相中,前三事容易了解,不必再加解释。这第四义是说,于正所依止的师长,如其所说的教授教诫的法义,有与旧说相同的名合,或依经论而说的名合;不与旧说相同名离,或不依经论而别说自己见解的名离。作弟子者,如师所说法义,无论其与经论或旧说,若同若别,凡师所说,若开许的,若庶止的,皆应无倒随顺信受奉行;如所开许的进取修持,如所庶止的止息不作。随师所说自在,不为一切异论所引夺倾动。若有违犯,师长如实显发时,无恼乱之心,唯欲进求了解,作奉教心,到师长跟前,恭敬承事,请问听受。
(二)、听闻正法
2.1广学多闻的重要性
皈依者的第二正行,是听闻正法,并且还要广学多闻,不要得少为足,执一非余。什么是正法呢?即佛世尊,或佛弟子宣说开示的法义,是至正善士丈夫所说,至正的教法,故名正法。即契经、重颂、记别等十二分教,如第一章第一节佛法僧三宝中已说,广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应知。皈依三宝者,对于十二分教法,听闻其文,听闻其义,并受持读诵,是为听闻正法。学佛的人为什么须要听闻正法呢?因为我们凡夫,愚迷疾暗,对于善恶法认识不清,在作为一切事的时候,是非不明,善恶莫辩,因此于善不知取,于恶不知断,现前三业,多成颠倒;虽然以好心作事,反成恶行恶因,这都是由于不知法义的过失。如来在十二分教中,很清楚明白地开示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善如何修,恶如何捨,有漏法怎样断,无漏功德如何修证,皆说尽无余。学佛的人,为了断恶修善,捨有漏而取证无漏,必须清楚地认识善恶,认识有漏无漏,故须要听闻正法,依之起行,使自己的所行成为正行而招感胜果。如《大宝积经》卷五十说:“
如人入暗室,复蔽绝光明,虽有众色像,非明眼所见。
如是虽有人,内具诸明解,不闻于正法,善恶何能晓。
我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捨无义,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闻能增长慧,慧能修净义,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证现法涅槃。净觉法相应,证的第一乐。
菩萨闻法已,正法善安住,为世大光明,行菩提妙行”。
此经前两颂说不听闻正法的过失,后三颂是说听闻正法的义利,其中第三颂总赞多闻的功能。
《华严经普贤行品》说:“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腹资欲心,人形畜无别”。前颂是说多闻的好处,由听闻正法,可以了知一切法,而知道断除恶因恶果捨弃无义有漏,证得寂静安稳的涅槃。后颂是说,不听闻正法的坏处,还三因果的事理也不会知道,心识中除了知世间的财宝之外,一点法宝也没有,这样的人,在享乐衣服饮食以外,什么高尚的意志都没有,等同于畜生;因为他只知道愚迷的生活,而不知善恶的三世因果和有漏无漏法的过失和功德。
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对于少学的过失说:
“少学或心高,易满如牛迹,如鼠手持物,自谓已能多;
智海广难量,不测及增谤。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
由此论所说多闻的胜利,不闻与少学的过失,可以知道听闻正法的重要了。
2.2恭敬说法师
知道了闻正法的重要,其次就是实际地从善知识跟前去听受。但要使自己听闻正法能得殊胜的利益,对于说法师与所说的法和听法的心理,都应该发起恭敬心,正确的思想,和清净的心理,才能得到真实的听闻利益。这晨先说对于说法师的心念。
对于说法师,经中往往说应作医生想,极应恭敬,唯纯净心属耳听法,不起不正确的作意,在《瑜伽论菩萨地》四十四卷中说名为于说法师由五种处不作异意:
1、于坏戒不作异意,即于戒行有损坏的说法师,不应起这样的观念,他是坏戒者,不住律仪,我不应当从他听法。
2、于坏族不作异意,就是有些说法师,出生的族性不高贵,听法者不应心想:这说法师是卑贱姓家庭出身,我不应当从他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