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河北承德首家免费素食餐厅:搭建平台 传递爱心

6月8日,距河北省承德首家免费素食餐厅“慈兴斋”开业已半月有余,餐厅为什么要免费?能坚持多久?在很多民众心中仍是一个个大大的问号。当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慈兴斋”,深入探访这家慈善素食餐厅。

  “慈兴斋”位于承德市都统府大街,距离避暑山庄百米之遥,属于该市区繁华地段,由几位当地的爱心企业家集资开办。餐厅采用自助餐模式,每天四菜一汤,承诺为民众提供免费素食午餐。

  免费素食餐厅发起者之一老杨(在其本人的要求下,不具实名)告诉中新网记者,餐厅开业半个月以来,每天都有三百余人前来用餐,他们当中以老人,环卫工人居多,也有少量年轻人和小学生。按目前每天用餐人数300人计算,一年费用在30至50万之间。

  6月8日上午11时,餐厅外,记者看到,一些人已经开始在座位上排队等候用餐。“老年人往前走,年轻人稍微往后站。”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就餐人员有序的排队进入餐厅。志愿者说,餐厅一次只能容纳50人就餐,大家需要耐心排队等候,我们尽量照顾老人优先就餐,减少他们的等待时间。

  餐厅内,用餐者在志愿者义工的引导下秩序井然的取餐,回到座位开始用餐,期间,志愿者通过广播不时提示用餐者吃饭时要轻声止语、一定将碗中的饭粒、菜叶吃完。

  如果实在吃不下去怎么办?有人如此提问。“志愿者会将这些剩饭吃掉,不会浪费一粒粮食。”一名志愿者解释说,我们不为“惜财”,想用自己行为告诉大家要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这些都来之不易。

  采访中,老杨告诉记者,餐厅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上有七十岁的老人,下有十几岁的小学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此做义工。餐厅会根据志愿者的年龄,给每个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今年46岁的芦和秋是一位盲人志愿者,已在餐厅做了一周的义工。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其通过广播得知“慈兴斋”免费为民众提供午餐,很受感动,餐厅经营者鉴于芦和秋的身体条件,安排他在餐厅门前做起了迎宾。

  “您好,欢迎您回家!”在慈兴斋餐厅门前,每当有人进入,芦和秋热情的招呼声总是伴着他九十度的深鞠躬响起。

  如今,芦和秋不但自己做义工,还把自已的一位轻度智障朋友拉来一同做义工,“我是他的脑子,他是我的眼睛,我们搭伴做迎宾,挺有默契的”。芦和秋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社会关爱,不知如何回报社会,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来餐厅用餐的人都会发现,餐厅内的一面墙柜里,摆满了《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传统国学读物和多种“心灵鸡汤”读本。“这些书籍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讲的都是如何为人处世、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书籍,供民众取读,喜欢的人可以免费带走。”老杨说,半个月来,餐厅已向民众赠送8万多元的书籍。

  谈起开办免费餐厅的初衷,杨先生说,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好多现象让人心生寒意,不敢做或不愿意做,甚至个别人出现了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理想缺失。但他坚信人性本善,如何把老祖宗留下的仁、义、礼、智、信传递下去,是其一直思考的问题。“空想、讲解都是形式,实际的东西非常少,我们想搭建一个平台,主动服务社会的方式会给人们传递正能量。”

  很多人对餐厅有疑问,你为什么要干这个?你要干什么?你能坚持多久?老杨说,很多人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走进来的,我相信,看到餐厅,他们的心会沉淀下来,虽然仍有疑问,但更多的应该是带着思考离开。

  采访期间,老杨指着餐厅内堆积的几十袋(桶)米面油告诉中新网记者,这些都是餐厅开业后,一些爱心人士捐赠的。记者看到,在大红纸的功德簿上,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还有盐、蔬菜、玉米面等等,还有人还捐了钱。“每个人捐的东西不在乎多少,说明爱心传递起作用了,社会变得会更加和谐。”

  其实一顿免费午餐并不能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老杨称,在餐厅吃饭只是一种形式,主要想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生活中不是只有钱和利,还有德、善、孝、敬、礼、诚,义工主动服务行动拉近了人们心与心的距离。“欢迎不同的人来餐厅用餐,体验,沉淀烦躁的心情,释放爱心。”

  谈起未来,“慈兴斋”还要开办讲堂,午餐结束后,为志愿者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课程,有兴趣的的民众可以来此听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