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优美的环境,令人难忘。
这两个国家都四面环海,碧空如洗,海天一色;大地牧场,绿草如茵;森林繁茂,空气清新。新西兰更以环境“无污染”、“原生态”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块净土”。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两国综合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保护生态环境 50年持续努力
在新西兰的交流和访问,让我们看到了“绿宝石”的另外一面:新西兰也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今天的良好生态,是痛下决心保护、经过50多年持续努力的结果。
代表团到访惠灵顿的时候,正在“闹”地震,我国驻新使馆处于地震带上,办公楼抗震级别不够,使馆人员集中在后院简易房内办公。仅仅半年前,一场70年未遇的干旱,袭击了新西兰北岛地区,农牧业均遭受损失。6月份,新西兰遭遇罕见强暴风雨袭击,库克海峡掀起15米高的巨浪,城市3万居民停电,道路积水很深。而对澳大利亚来说,干旱更是常常光顾的客人。
新西兰贸易部部长蒂姆?格雷泽说,“新西兰是个移民国家,有多元的文化和开放的理念”,但新西兰的环境保护,也并非先知先觉,经历过痛苦坎坷。
历史上,新西兰也曾大刀阔斧改造自然。砍伐原始森林,种植外来牧草,将51%的土地改造成牧场;为保证牧草高产,大量施用化肥和杀虫剂;伴随着大规模的“牧场”,新西兰还先后从世界各地引进了1000多种外来物种,改变了岛上原有的生态。对自然的空前改造利用,带给国家经济高度繁荣。新西兰朋友告诉我们,新西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度排名世界第七位。但是,伴随而来的生态危机,让新西兰人痛切反思发展道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拯救马纳波里湖运动”开启了新西兰全民环保之路,保护环境开始被提升到国家建设的首要位置。随后,是5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今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是新西兰人的骄傲,也成为新西兰的象征。
新西兰华人议员杨健说:“现在,新西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全球第二十四位左右,但是其经济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新西兰的国际影响力远远超过它的人口和国土面积。”
尊重自然规律 不得过度索取
发达的农牧业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农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50%,新西兰人民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做法。
在伯利兄弟农场,我们发现,广袤的田野里,并没有纵横的地下管线形成的自动喷淋系统。61岁的伯利先生告诉我们,他的几百亩地,主要种的是旱作的土豆、洋葱、胡萝卜,产品销往欧美10多个国家。种植过程中,他们首先用好自然降水,需要时,取地下水来补不足。在土豆田里,他拔起一株,给我们看已长出的7个小豆子,笑得像个快乐的孩子。他说他们不种粮食,粮食是进口的,他是全球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我们指着不远处奔流的大河,问伯利先生:“能否开渠引河水来浇灌?”他笑着摇头,说法律不允许用河水。政府通过互联网监控农场泵站地下水的使用,如遇大旱,法律也不允许截流河水或过度开采地下水来拯救作物。农场主们会焦虑地等待旱季过去,期待下一个丰收。政府通常会通过减税和救助,帮助农场主们渡过难关。
尊重自然,不可过度索取,也体现在畜牧业上。
在新西兰穿行,随处可见牛群、羊群在小片围栏内的草场上,安静地吃草漫步。而周边草场,则空旷静谧。原来,为保护草场,牧场主通常划分出多个区块,用电子围栏隔开,牛羊只吃一块草地,其它地方让牧草自由生长,达到最大生物量时,再行轮牧。为给牛羊更全面的养分,并保持四季的繁茂,草场会种上不同的植物。草场实行测土施肥,每隔5年,翻耕一遍,以保护水土资源。
以草定畜,科学养殖,带来的是生态改善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朋友说,过去10年中,新西兰的奶牛数量减少了,但产奶量和奶的质量都提高了。目前,新西兰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三大效益并重 庄园经济称雄
澳新两国在农牧业发展中,经营管理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三者并重,综合效益日渐显现。新西兰更把农场牧场生态旅游经营成叫响全球的旅游产品。
此行期间,东道主建议我们走入深丘山地,体验一下新西兰的“牧家乐”和他们引为骄傲的“庄园经济”。
离开奥克兰,开车3个多小时,我们参访一家“牧家乐”搞得有声有色的生态牧场,正好遇到亚洲学生夏令营来此体验生活。来自中国、韩国、泰国的中学生,在新西兰这个偏远的牧场上奔跑跳跃,感受亲近自然的快乐。当他们从饲养员手中接过饲料,向牧场上的动物挥动小手时,散在山坡上吃草的憨态可掬的绵羊、姿态优雅的羊驼们,竟然像潮水一样,向着孩子们奔腾而来。它们已然习惯了游客们的喂食,而孩子们欢呼着、躲闪着,不久便和动物亲近起来。
在牧场内,有小型博物馆、牧场工作体验馆、各种动物养殖场,还有特产商店、小型咖啡馆等等,新西兰的“农家乐”、“牧家乐”,与我们国内的比起来,可谓是一个专业升级版。他们的游客,有附近城里的,也有澳大利亚的,更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
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牧场占地辽阔,但其溪流、植被、果园,都从生态的角度经过了高水准的景观设计,近树远山,风光如画,四季变幻,色彩斑斓,让远来的旅客有美不胜收之感。在休息室的旁边,看到几树茶花,繁茂可人,花蕾层层叠叠,铺展到高高的树梢。牧场的人说,茶花引种自中国云南,经过新西兰农技人员的繁育,入乡随俗了。
在这里,庄园经济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无缝衔接,十分有吸引力。根据新西兰政府网站介绍,新西兰65%以上的农牧场经营者具有大学专业学历,他们的收入十分可观,而他们也贡献着国家相当部分的税收和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