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妹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85后 90后女生,一起素食、素心、素行

27岁那年,徐蕾安分、宁静的生活被一个声音打破。那个声音不仅让她吃起了素,也让她头一次离开既定的轨道,走上自己未曾想过的路。为了这条路,她辞去原来稳定的工作,瞒着父母,去到另一个城市。为了让其回头,母亲甚至提出要“断绝母女关系”。

 
她是潮流素食生活媒体——“素食星球”的元老,与众人一起,在素食事业道路上,摸黑探路。她还有一个有趣,让人难忘的名字——“星星包”。她说,曾有人觉得她长得像猩猩,而她又喜欢吃包子,于是,她去掉“犭”偏旁,在后面加上了“包”——希望自己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黑暗中,照亮别人的路,也希望大家吃素都能吃得饱饱的。

 
14岁那年,郑梦琦说什么也不肯回学校了。从小父母不常在身边,住校的她,个性独立,凡事颇有主张。在得知自己的某件小事经由老师,“小报告”给了家人后,特别是连亲戚也成了“报告链”的一环,她觉得自己的隐私遭到了深深的冒犯。她告诉父亲自己要去工作,之后便出走家乡,成了一名社会人。五年后,她从甜品店起家,一路高歌猛进,餐饮版图也拓展到了火锅店、烤肉店、饭团店等诸多业态,店铺遍布全国。
正当事业做得火热,她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吃素并退出荤餐饮。她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把“梦”改成了“孟”。吃了素,改了名,郑孟琦走上了素食人生的轨道。朋友们喜欢叫她“琦琦”。一个是吃素8年,擅于开疆拓土的琦琦;一个是吃素9年,为素食发光发热的星星包。
2015年,两个女孩相遇了。后来,她们成了一对好搭档,将彼此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谱写出别样的生命组曲,并在素食的旅途中,一同携手走下去……

 
01“不能再开店了!”
2008年,14岁的孟琦拿着爸爸给的60元零花,和问姐姐借的一些钱,离开家,只身来到北京,进入一家中式餐厅当服务员,开始了辍学打工生涯。那时,从小心目中的好学校——清华大学,构成了她对首都的最初想象。现实当然远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巨大的落差立刻击碎了想象,散落成一地的后悔。要强的孟琦由于爸爸的问候:“觉得怎么样”?“看你能坚持多久”!铁了心地不肯回头。“咬碎了牙也不回去”地坚持着。4年后,她与朋友一起做起了甜品店,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出了第三家、第四家……之后,她的商业版图又衍生到了火锅店、烤肉店、饭团店等诸多餐饮业态。最多时,她手上握有一百多家店铺,分布在全国各地。生意做得热火朝天时,一次活动承办让孟琦认识了一位颇有声名的投资人。不想,那位投资人居然对她说:“不能再开店了!”“你知道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年吗?”一个在资本领域驰骋的投资者,聊的居然不是如何赚更多的钱,谈的不是如何把生意做得更好。这让孟琦在懵懂、怀疑的同时,对她有了不一般的恭敬与好奇。“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教你人要怎么做;没有人跟你说你的未来不是要赚更多钱;要把你的人生过得更好;怎么才能让你自己受益也让别人受益;怎样才能给到大家不止物质上,更多内心、生命上的启发。”往来之下,那位投资人让孟琦先吃一年素试试。孟琦答应了。为了这个承诺,孟琦开始了素食。

 
02 “该往何处去?”
在徐蕾至今36年的人生中,前27年仿佛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沿着不知是谁设定的路径,安分、平稳地流淌。英语专业毕业后,她在一家私企从事食品进出口工作。之后,她顺利跳槽到了一家500强企业,同样地做着进出口的相关工作。2014年6月,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回荡:“人为什么一定要吃肉呢?”声音过后,另一个声音响起:“有没有不吃肉的人?”徐蕾带着问题上网搜索,知道原来还有素食人群这样的存在。彼时,带自家饭解决午餐的她,跟妈妈表示:接下来的一周,自己不准备吃肉了。抱着试试的心态,她开始吃素。吃素的那一周里,徐蕾看了很多纪录片和文章,了解到畜牧业对环境的伤害,对动物的残忍。一周后,她和家人说:“我再也不吃肉、蛋、奶了。”也是在素食后,徐蕾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发问:“该往何处去?”人生仿佛一条望得到头的直线——出生、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无数人将要走上和已经走上的路径,这条路径就是自己要走的吗?人究竟该怎样活呢?

 
03 “我来接!”
孟琦信守了她对那位投资人的承诺——吃素一年。她并没有就此停下,转而在第二年,吃起了纯净素。同时,她放弃原先如日中天的事业,从公司中退出。“做荤餐饮的时候,找过各种老师——很厉害、很资深的老师,上过各种课程,总觉得自己要多学一点。多取经、多给自己增加些东西。后来发现,增加的那些都是知识,是技能,没有智慧。”2017年,孟琦接受那位投资人的建议,去了。在那里接触了当地做乌冬面与面包的集团企业。那时,企业正往素食方向转型,她想着在那边多多学习——获得更多知识、更多技能。不想,某一天,高层说要把整个集团企业关闭,因为集团内没有吃纯净素的人,企业转型面临困难。“这么大的集团说关就关吗?”“因为没有人接啊!”“我来接!”孟琦跳了出来。“现在看来,那就是一个‘局’。等着我自告奋勇,自己跳出来!”被“骗”入局的孟琦就这样接手了集团,着手将集团在所有的餐饮转型成为素食餐饮的工作。她在那里呆了两年,和集团同频共振,一同成长。可以说集团升级的过程,也是她升级、受益的过程。与此同时,她也和朋友们一起,努力共建当地的素食环境。术的醇熟带来的是心性上的求索。疫情前回到大陆后,孟琦紧接着投入到另一家公司的“开疆拓土”工作中。那一年里,心性的磨砺成了主角。“我喜欢做0到1的事情,那需要你足够坚定,有耐心,有冲劲,而且那不是光有技术就可以做成的。那真是心性上的打开。”

 
04 “不回原来公司,就断绝母女关系!”
当你散发着什么样的频率时,就能吸引来什么样频率的人事物。当你真正专注于什么的时候,什么就会成为事实显化于当下。就在吃素后不久,徐蕾在豆瓣上看到了一则志愿者招募帖,那是“素食星球”创始人张思发布的。若在以前,内向的徐蕾大概率不会主动寻求什么,这次她却向张思发去了站内私信——自己可以尝试着当这名志愿者。2014年,徐蕾成为了素食星球的志愿者。参与到写稿、采访、活动等诸多事务中。2015年,回国的张思向徐蕾发出创业邀请,希望携手共同打造素食星球为正式的商业媒体。徐蕾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瞒着父母,辞去食品进出口的工作,没做任何准备,带着满腔热血,拖着一个箱子、两个包,便飞去了北京。“那时我是骗我爸妈去的,说公司外派去北京。爸妈觉得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听到去北京,吵了很久。”那年春节前夕,徐蕾想着瞒下去也不是个事,便给父母打电话告知了实情。挂了电话母亲便发了消息:如果徐蕾不回到原来的公司,就要与其断绝母女关系!当时的徐蕾感到非常痛苦——自己做的是好事,父母却不理解。收到消息后,她没有急着回复,听了房东阿姨的建议,让自己与父母冷静几天。时间来到了立春,徐蕾听说如果在立春节气生气,整年人都将是气呼呼的。担心父母在这样一个节气,还在为这件事生气,她打了电话,问候父母,说着要在这个日子保持好心情。等到徐蕾回家过年,双方才又重提此事。父母觉得创业是看不见前景的事。为了让女儿打退堂鼓,两人把事情告诉了徐蕾的外婆,希望外婆能说服女儿。外婆反而觉得应该让年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父母即便心有龃龉,也不再说什么。甚至行动上也默默支持起女儿——给文章转个发、点个赞,如此等等。这场危机过去了。徐蕾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中。“当时真的做了很多摸索,出了很多方案。想过做纯媒体,想过做学校,刊发过报纸,跑过展会,制作过杂志书,搞了很多线下活动——请国外的厨师过来等等,后面开始做电商。”徐蕾直言,印象深刻的事太多,以至于都不那么特别了,反而是创业过程中的那种冲劲,那种极力想为素食做些什么的心情,至今还厚重地铺陈在记忆深处。由于个人原因,徐蕾于2018年选择离开素食星球,回到上海。

 
05“眼前的两条路,你选哪一条?”
2015年,素食星球寻找着资金支持,经由孟琦的合伙人介绍,认识了那位对孟琦影响深远的投资人。徐蕾和孟琦也就在那时相识了。此后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也不存在什么来往。2020年7月,两人认识近五年后,琦琦因为英语报告的事联系上了徐蕾。9月,两人成为同事,一起在“礼的乐活”*工作,徐蕾负责市场,孟琦负责研发和供应链。与此同时,两人也住到了一起,成为生活中的同伴。从回到上海到加入“礼的乐活”,徐蕾搞过素食餐厅的新媒体,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者。期间遇到了先前进出口公司的上司,惊讶于徐蕾的回归。在外人看来,徐蕾当初的选择不太“成功”,因为如果沿着最初的路线,她现在起码也是经理或主管级别的职位了。面对这些,徐蕾不无纠结——要回到进出口行业吗?那时也有猎头找上来接洽工作机会。最终,徐蕾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坚持在素食事业的道路上。“对我而言,身体层面上的吃素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面对世俗时,你会面临一些选择,是选择那条看起来鲜亮的原来的路,还是那条看不见尽头的未知的路。”

 
06 “我的肉怎么跑你碗里去了?!”
相比之下,孟琦在素食事业上的路走得坚定而平稳。唯一的挂碍是家里人对她吃素这件事的担心,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关心”。孟琦刚吃素那会儿,亲戚会在餐桌上,乘她不注意,在她的碗中“藏”块肉,在把戏拆穿后,若无其事地说:“啊!我的肉怎么跑你碗里去了?!”父亲以为女儿得了绝症,哭着和她说:“你要记得你有家人,爸爸还在!”随后,拉着她跑医院一通检查,在得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后,他觉得是医院不负责,遂辗转找到了一名老中医,驱车四五百公里,拉着女儿去“看病”。老中医的诊断是——湿气有点重,脾胃不和。然而在孟琦父亲的眼里,这是女儿身体有问题的确证,吃素是有问题的。好不容易,才半信半疑,接受女儿没病的事实。后续在得知女儿不吃五辛后,家人一度以为她要出家。在得到坚决的否定回答后,开始了观察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孟琦既没有身体上的问题,也没有行为性格上的反常,看她吃素吃得如此坚定,家人便不再聚焦吃素这件事,甚至从各种各样的质疑,转变为理解和支持。“吃素好难是因为吃素好难得。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和顺利地吃素。我很幸运自己的家人没有过多地干涉,并且用善巧的方式,表达关切,与你沟通。我们素食者也一样,如果理解与谅解周围人那样做的原因,用善巧的方式,让对方理解你吃素的原因,我想彼此会更包容。”孟琦说自己会刻意让父亲替自己上一些课程,为的就是让他切身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受女儿选择的是什么。

 
07“想想里面有多少祝福的能量,有多少感恩的能量。”
2022年3月起,上海经历了一场为期四个月的疫情封控。彼时居家办公的徐蕾和孟琦,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素食,在小红书上做起了食谱分享。比起自己做给自己吃,或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或小范围交流,如果能让更多人看到、体验到素食,何乐而不为呢?很会做饭的孟琦,吃饭很香的徐蕾,在家里行动起来。一个负责做,一个负责拍,两人记录下素食一日三餐、素食家宴和各种纯净素食谱。她们认为,世上没有所谓正确的料理说明书。带着对食物的感恩之情,用心、用爱去烹饪,给不同的人做与之相应的食物,就一定可以做出美味的素食。“刚开始,我们两个也会有摩擦,并不是一开始就顺畅的。慢慢地,彼此多了份尊重,多了份欣赏,更多的是互相祝福,然后,彼此成长。每当你说出一句话的时候,想想里面有多少祝福的能量,有多少感恩的能量。”前段时间,两人的小红书账号许久未更,原来是去了新西兰。如果说素食之前的旅行是单纯的放松,那么素食以后,便带着一双素食的眼睛,去留意国外素食的发展。在新西兰的一个多月里,多数时间,两人呆在基督城,感受着这个30万人口小镇的“素食友好度”——超市里满墙的植物奶,冰柜内或大牌或小众的植物基产品,90%的非素食餐厅都有素食选项,素食餐厅对五辛要求的满足,就连小型市集上的某个小摊位,也有素食选择……相较国内目前的情况,这样的包容度让人艳羡。“我觉得国内反而有很大的空间,去创造与共建素食环境。未来,当人们提到素食时,它不单是一餐一食,更是一种有深度连接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未来有这样一个社区,散布着各种业态——各种素食餐厅,还有瑜伽馆、中医、按摩、理疗……共生共建。”谈到未来,她们表示后续会在国内各地、欧洲、东南亚走走看看,去探索更多美好的生活方式,以及纯净素美味。通过自己的提升,把健康、希望、环保、文明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我们祝福这对素食女孩,照耀和开拓更好的素食未来。

 
* 2021年 LIVEKINDLY Collective 登陆中国时使用的名称。LIVEKINDLY Collective 由一群全球的商业领袖和企业家基于植物基产品具有使全球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建立的。它是植物基食品领域唯一一家拥有并运营整个生产价值链的公司,一直以来与种子种植者、生产商、经销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已退出中国市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