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31日讯(海丝商报记者 蔡静琦 文/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话中的道理也让大家深信不疑。然而,在南安水头镇却存在着一家提供免费午餐的餐厅。
每天上午不到11时30分,水头鑫顺街东南农贸市场内一家名为福慧仁素食餐馆前就已排满了慕名而来的食客。他们中,有环卫工、有农民工、有老人,还有带着孩子的妇女……
进入餐厅内,这家占地近200平方米的餐厅,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汤已盛碗摆放在各个位置上,刚刚出炉的咸饭、米粉也已端至领用处。一名义工告诉记者,每天11时30分准时开饭,这一做法已经持续3年了,前来用餐的食客也都知晓这个规定。“餐厅一次可以容纳100人,每天中午两轮,大概200人,从我们餐厅开放之日起,就一直吃到现在。”
200人,3年,免费,这是什么概念?免费素食餐厅的发起人是谁?他们的初衷又是什么?是什么支撑这家免费素食馆营业了这么久?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餐厅的发起人释向一法师。
让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过去佛教信众崇尚吃素、定期放生,虽然初衷很好,但是鱼苗放生需要专业的知识,什么鱼苗适合在什么样的水域生长,都要很清楚才能做到真正的放生,不然就是放死。”释向一说,曾经她也组织过信众们放生,但是后面认识到自己的盲目性,就停止了。
2015年,释向一提倡由买鱼苗放生直接转成餐桌上的放生,得到了吴丽芬、蔡丽云、李梅卿、洪湘江、洪明兰、王成华、吴丽越等7位信众们的一致支持,连同释向一成为福慧仁素食馆的最初创始人。
但考虑到经费有限,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并不容易。作为创始人之一,吴丽越说,仅择址,前后就花了近一年时间。“看了无数个地方,大多是因为房租无力承担。最后选择在东南农贸市场内,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租金能够接受。”
据介绍,在福慧仁进驻之前,东南农贸市场仅四五家环境稍好的餐厅,市集里都是一些农民小商贩,到处一片狼藉,鲜有店家愿意入驻。在签订入驻合同后,释向一组织信徒们对该地方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如今,东南农贸市场成为水头当地颇具规模的一个市场,商户有百来家。
释向一说,2016年,福慧仁刚开业时,很多人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加上没有进行宣传,前来用餐的只有附近一些孤寡老人,以及信众的亲朋好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环卫工、学生也加入。
“现在每天第一拨来用餐的,有80%都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工。他们这个群体,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特别节省。在外面随便吃一餐都要十几块钱,而在我们这里不但可以吃上免费的午餐,而且卫生方面还有保证。”吴丽越说,餐厅的服务员都是来自水头镇各村的义工,每天供应的午餐食材,都是由义工们一早去菜市场挑选的好菜,非常新鲜,而且每天还可以换着口味,不仅有咸饭配汤,也有四菜一汤。
慈善不止将爱心传承下去
令释向一感觉自豪的是,餐厅的义工队从最初的8个人,已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共分成了20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一天。“我们的福慧仁素食馆义工群人员一直在增加,里面有夫妻、婆媳、姐妹、妯娌。”
6组组长吴招眼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自从两年前品尝了福慧仁素食馆的美食后,被这种慈善行为深深触动到,便主动加入义工队伍。还带动了身边十几个人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家里就我和老伴,孩子们都在城市,做义工不但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让我感觉充实,特别好。”吴招眼说,他住在水头康店村,每次轮到他们组接班的时候,他就开车带着同村的义工一起过来。
在餐厅,记者还看到一个半头银丝的阿婆,她一直乐呵呵地忙前忙后,从她的精神头和干劲来看,你完全不敢相信她是一个83岁的老人家。来自水头的吴阿婆表示义工让她越做越年轻。
在义工队伍中,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八九岁的孩童。吴丽越说,每到周末,义工队伍里就有很多孩子的身影,这些孩子都是父母带来的,他们可以帮忙端汤、盛饭。
“因为公益,婆媳、妯娌关系而变得和谐。因为老带小,慈善爱心得以传承。”在释向一看来,能够做到这样,福慧仁的存在,也便有了意义。
各界捐善款助力素食馆办下去
有义工,让所有服务变成无偿。但谁来供应每天这源源不断的食材和餐厅里的基本开支?
释向一说,刚开始的时候,餐厅的所有支出都是来自信众给予的香火钱。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每日仅食材开销都要近千元。
正当发愁时,有信众提出要在素食馆打斋,一下子解决了素食馆的燃眉之急。“有些信众结婚、孩子周岁等不再选择在酒店宴请,而是把省下来的钱,打斋给素食馆,从而帮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的食材。”释向一说,现在,打斋成为素食馆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打斋,不少爱心人士前来用餐,也会自主捐款,一餐成本不到10元,但是他们可能会一下子捐个100元、200元。
释向一坦言,有了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福慧仁的素食餐馆会永远地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