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院落的安静不一样,厨房里却在忙碌着。厨师们埋头准备着中午待客的午饭。厨师罗平在盘子上用巧克力酱绘出一节莲藕的形状,洗净的铜钱草簇拥着花骨朵形状的荷花酥,像极了夏天院子里的睡莲。
寻味
吃的不仅是素食,还是环境和文化
今年年初,决定为母亲刘玉辉开一家素食馆之后,陈海波与姐姐、哥哥和弟弟一起开始了对自家老房子的改建。陈海波说,要开一家素食馆,环境很重要,“客人吃的不仅是素食,还是环境,是文化。”在陈海波看来,品尝素食,应该是一种更复杂、层次更丰富的体验,由味觉到肠胃,再到心神。这不仅是一桌素食就能达到的体验,还需要环境的配合。
德星楼的装修的确走心。院落里有假山、流水、草坪,端庄的楼房门口贴着对联:龙盘福地天赐福,凤落吉宅地生金,寓意吉祥。进门前还有一则提示:禁止吸烟,禁止喝酒,禁止大声喧哗。入门便看到规规矩矩的中堂,一座寿山石,一幅古画,一副对联:诗书藏意气,道德释襟怀。来到这里,你会感觉到“此中有真意”,需细细体味。
德星楼一楼是一个个典雅的小桌,上到二楼是包间。推开紧闭的房门,每一个包间无不独具特色。有大气的会议厅,也有雅致的中厅。最耐人寻味的是佛堂,四个放置在地上,窗外是树木,清清爽爽。
德星楼的八位厨师,是陈海波从广西、广东、四川、福建、江西包括湖南各省找来的。从全国各地寻来的厨师齐聚一堂,不会辜负你从长沙市中心驱车一个多小时的寻味之旅。
本味
山野的珍馐是最杰出的调味料
在饭桌前坐定,好菜便上桌了。
招牌菜——菌皇佛跳墙的上场带着神秘。白雾渺渺中,金黄的菌汤若隐若现,先来个“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期待半晌。干冰的雾气散去,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清清池塘,乳白的鹅卵石点缀着铜钱草。猴头菇、羊肚菌、松茸、白松露、竹荪等18种菌类,经过6小时和时间、火候的“厮磨”,终成一碗清亮、味鲜的佛跳墙。虽是全素,但来自山野的珍馐,已是最杰出的调味料。
来自世界各地的鲜美原材料汇聚在德星楼的厨房。来自各地的大厨也尽显身手,取各地菜肴之所长,创作出德星楼的独特菜肴:照烧新麦海茸筋、金盏竹燕、宫保猴头菇……
德星纸片笋是陈海波的最爱。虽是一道汤菜,却透着爽辣劲。切得薄如纸的笋片,加上提味的青椒和鲜花椒,十几种蔬食熬成姜黄色汤汁。这道汤,可不是那么“温顺”,花椒的辛辣已深入汤汁,舌尖被鲜味包裹时,一丝辛辣也随之入胃,冬天喝起来祛湿祛寒。
回味
原味素食带来舌尖和心灵慰藉
德星楼意为“有德之人如群星汇聚于此”,德星楼包容各种风格、各地气质,也欢迎各方来客前来品尝佳肴。德星楼崇尚德行,推崇善举。百善孝为先,德星楼的建成就源于陈海波和哥哥、姐姐、弟弟对母亲的孝道。母亲刘玉辉信佛、吃素食,开一家素食馆是她的心愿,于是,便有了德星楼。陈海波说:“每当遇到困难,我总会回到老家,觉得和母亲来唠唠嗑,就能得到心理的慰藉。”德星楼也希望通过原味素食给食客们带来舌尖和心灵的慰藉。
据德星楼经理刘炜琪介绍,德星楼经常为老人举办寿宴,在中堂,老人被扶上太师椅,儿女依次上前行礼,随后一家人坐下,老人坐上席,一起享受一顿素食。“来到我们这里吃素食的老人家都好开心,其实老人家很看重儿女们心中的孝道。”她经常因为看到老人们的笑容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陈海波说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客人来德星楼,品尝到菌皇佛跳墙后,立刻湿润了眼眶,因为在他小时候,家里没什么吃的,母亲就经常去山里采摘菌子,鲜美的菌汤一下子让他想起了母亲。著名词作家郭天柱在德星楼吃过一次素食,素食被做成各式花样,让他不觉想起了童年时候母亲的一道道拿手菜:“美味的素食告诉我们要热爱生活,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父母的怀念,对小时候生活过的山水的怀念。”
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莫过于陪伴,而德星楼则提供了一种温馨的陪伴方式:陪父母一起,品尝一顿精致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