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答:]
来文:
【【4、 萧老师书中所说“戒定直往”与“戒慧直往”的疑问。
依 萧老师曾于周二课程中回覆“般若信箱”问题,亦有学人问及此建立出处;若晚学没有记错, 老师在课上曾回答:在 窥基菩萨《唯识述记》有此记载。但后学浏览《唯识述记》,并没有 萧老师所谓“戒定直往”或“戒慧直往”之说;《成唯识论》、《唯识述记》中有分“直往”、“回心”两种说法,乃是依种性而分别;而萧老师“戒定直往”或“戒慧直往”之说,却是依修证禅定,于大菩提道先后次序而言,实有相异之处!而且 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明“托最胜依入见道故”,“见道”须要有四禅定力,换言之,初地菩萨已具四禅定力,方能“见道”;但 萧老师的建立,则三地方修四禅八定等,此与《成唯识论》 玄奘菩萨说法似有出入!】】
再者,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四“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21之一”有云:“
不思议劫所修行 常为饶益诸群生
精进坚强意无碍 常求诸佛妙功德
其心清净离瞋恚 恭敬供养调御师
深解诸法救众生 彼能善入回向藏
勇猛精进力具足 智力照明甚清净
忍心坚固不倾动 常能救护诸群生
于无等所心安住 踊悦欢喜意清净
菩萨忍力如大地 悉能饶益诸众生
不以苦行自求乐 大慈悲起无量行
常能救护诸群生 彼人速入无碍地
十方一切诸世界 其中众生皆摄取
常为众生心安住 修学无量诸回向
以欢喜心行布施 具足护持清净戒
勇猛精进心坚固 清净忍慧善回向
其心广大不可量 忍力坚强常回向
净修一切诸禅定 智慧深妙难思议
十方一切世界中 具足修习清净行
智慧回向诸功德 以一切乐益众生”
于初回向位已修诸禅定,非三地前不须修也!
而 世亲菩萨之《十地经论》卷五说明第三地“明地”亦有云:“经曰: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但以口之所言而得清净。’是菩萨住此明地,因如说行故,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是菩萨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行。是菩萨离喜行,舍忆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念受乐入三禅行。是菩萨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四禅行。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想,不念一切别异想,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虚空想,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处行,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行。但随顺法行故而不乐著。
论曰:以何义故?入禅无色无量神通?为五种众生故,一为禅乐憍慢众生故入诸禅,二为无色解脱憍慢众生故入无色定,三为苦恼众生令安善处永与乐故,应解彼苦令不受故入慈悲无量;四为得解脱众生故入喜舍无量,五为邪归依众生故入胜神通力。令正信义故,此地得不退禅故,名为得三昧地,前地非无此三昧,此地胜故。”
更进一步说明三地前并非不修诸禅定,而是于此地得胜故名,不同 萧老师立义;此又一疑。
谨答:
来函所言《述记》之中唯有直往与回心二名,所说无误;然余所说戒慧直往及戒定直往者,亦无差谬。而此戒慧、戒定直往之说,实是本于述记所说直往之义而言者;然为令诸学人易得了知述记之意,故作二名,以释直往者有二种差别,令知佛法中本无定法,非是无根据之说也。
回心者,谓二乘有学及无学圣人回心大乘法中,非是定性二乘者,此则暂置不论。大乘直往菩萨则有二种:一者别教直往菩萨,二者通教菩萨转入别教法中。依佛门中大乘直往而修菩萨行者以言,直往菩萨有二种:一者依别教之道次第而进修者,即是真见道位中亲证根本无分别智以后,入相见道位中,次第进修般若别相智,进修楞伽、解深密、瑜伽师地等经论所说诸法;复依十回向位法义而修,伏除异生性障,熏发十无尽愿,始入初地之入地心中。次第修证初地二地应修无生法忍,入于三地心中,亦修三地应修之无生法忍等法,然后方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法;如是进修,不于三地之前具足修证四禅八定…等法者,即是戒慧直往菩萨也!此是别教学人修学佛道之通途,即是别教直往菩萨。
此谓自始即依别教法门进修者,非从通教法中转入者,亦非二乘俱脱无学有学圣人回心者;要待三地中方才具足修证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此虽为别教直往菩萨之通途,然非绝对。譬如别教菩萨若非世世生在人中,而是往世已曾随分修得部份禅定境界而生色界天者,已因报得禅定天之可爱异熟果报,因此而具有报得天眼通…等五神通者,则虽仍是别教直往菩萨,然已获得五神通、禅定等境。若于天界常住,未舍寿前,得值 佛或菩萨,于天界讲说《华严经》时,亦得于三地前之初地或未入地时,进修三地应修之禅定及五通等。
此即是华严经十回向品中为天界菩萨所说者,与别教直往菩萨之通途有异,是故 大德来函所举十回向品中之天界菩萨,虽犹未至三地心中,仍应修学上地禅定乃至增上之神通者。然非是人间之十回向位、初地、二地菩萨所必修者。是故,人间之大乘直往菩萨,若是一向别教直往之菩萨,皆是依般若慧、一切种智而进修者,非是曾经旁修通教直往所修之俱解脱与禅定、神通者,即名戒慧直往菩萨。此菩萨未依禅定之修证而揉伏其心,纯依戒律摄心而不违犯恶业,故名戒慧直往菩萨。菩萨若未修证四禅八定者,皆未揉伏其心,于未入初地以前,皆有不慎犯戒谤法之可能,要须依戒而住、而进修佛法般若智慧,故此菩萨纯依别教法门而进,不修禅定揉伏其心者,皆名戒慧直往菩萨。
然而大乘直往菩萨中,间有曾在通教法门中修证者,多世以来未曾值遇别教法门,是故多世以来已经证得禅定、神通等境界,能自伏心,然缺般若智慧;今时既值别教法门,而得转入别教法中,仍是大乘直往行者,未曾远离大乘法门,仍是大乘直往菩萨,而非二乘回心者;如是之人转入别教中者,即成戒定直往菩萨,于初地心中便能飞过百佛世界,如是戒定直往菩萨若得初地之无生法忍果时,必能发起意生身故,必能证得如是世间境界故。
为有如是差别相,故于大乘直往菩萨,依通教转入之戒定直往者,及一向依别教法门进修而待三地时方才修证禅定之戒慧直往菩萨,加以区分,建立为戒定直往、戒慧直往二种,不违述记所说大乘直往之意,不违诸经所说种种异根异性菩萨,故无过失!是菩萨道中必有之现象故,所说谛实故,无人能否定大乘佛道之直往菩萨中,必有如是种种异根异性之菩萨差别故。
亦如 大德来函中所举说:
【【再者,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四“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21之一”有云:“
不思议劫所修行 常为饶益诸群生
精进坚强意无碍 常求诸佛妙功德
其心清净离瞋恚 恭敬供养调御师
深解诸法救众生 彼能善入回向藏
勇猛精进力具足 智力照明甚清净
忍心坚固不倾动 常能救护诸群生
于无等所心安住 踊悦欢喜意清净
菩萨忍力如大地 悉能饶益诸众生
不以苦行自求乐 大慈悲起无量行
常能救护诸群生 彼人速入无碍地
十方一切诸世界 其中众生皆摄取
常为众生心安住 修学无量诸回向
以欢喜心行布施 具足护持清净戒
勇猛精进心坚固 清净忍慧善回向
其心广大不可量 忍力坚强常回向
净修一切诸禅定 智慧深妙难思议
十方一切世界中 具足修习清净行
智慧回向诸功德 以一切乐益众生”
于初回向位已修诸禅定,非三地前不须修也!】】
大德所说“非三地前不须修也”,此一句语中,实已显示一项事实,谓 大德其实早已知悉:三地方是主修禅定之时。然因此段经文中已说十回向位之天界菩萨亦兼修禅定,故有此一句问语也!问此一语时,其实已经证明余所说三地主修禅定之法为正确之说也!
四十华严中虽有如是说法,然而吾人当知:华严经中十回向品之法义内容,乃是为兜率天宫之天界菩萨所说之法故,非是为人间之菩萨所说之法故;是故不可混为一谭,而言《解深密、楞伽》等经之说法有误;否则即成诽谤《解深密、楞伽》经之谤法者,千万谨慎明辨为宜!复次,《华严经》乃是终教、圆教之法,是故必须包括人间菩萨与地上菩萨所修之一切法,不可有所欠缺;由是缘故,说法之时,必须函盖天界菩萨所应修证之一切法义,必须顾及天界菩萨之现况,而作适时适地之说法,所谓为人悉檀。
故说华严所说虽然有异 佛在人间所说之处,然不可因此便说有误,亦不可因此便解作人间之菩萨亦应完全遵照华严所说天界菩萨境界而修。否则即有过失:谓若不依十回向品而修证一切禅定证境者,即不可进修初地、二地之法。审如是,则复违背《解深密、楞伽》二经所说之法;或应解为:二经所说不符华严,当是伪经。或应解为:华严所说不符解深密与楞伽,应是伪经。或应解为:华严前后所说不符,应是伪经。十回向品中如是说,十地品之第三地中所说者却是“三地菩萨始从初禅起修”,与十回向品显然不符故。然而如上说法皆有过失,是故应当观察当机、当时、当处之种种别异,而作融合贯通之说,否则往往误犯谤法、谤经之过也!于佛菩提道中,法无定法故。
譬如 大德来函所举 世亲菩萨之论文,亦已明示余说之无讹也:
【【而 世亲菩萨之《十地经论》卷五说明第三地“明地”亦有云:
“经曰: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但以口之所言而得清净。’是菩萨住此明地(第三地),因如说行故,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是菩萨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行。是菩萨离喜行,舍忆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念受乐入三禅行。是菩萨断苦断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四禅行。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想,不念一切别异想,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虚空想,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处行,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处行,是菩萨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行。但‘随顺法行故’而不乐著。”】】
世亲菩萨此论文中,已经明示三地心中‘始’修初禅,末至非想非非想定,论意极明!不违余说也! 复次,文末已有此意:三地菩萨本不欲修证四禅八定,此乃是世间禅定故,是世间法境界故,只是因为随顺法行之缘故,只是因为别教之道次第本如是故,不得不修之;是故虽然随顺法行修之,而不乐著。如是 世亲菩萨之论文中,已经极为分明显示:四禅八定之法,于别教直往菩萨而言,三地心中尚且不欲修证之,只因随顺法行--别教十地行门之道次第本来如是--应于三地中修之,是故随顺法行而‘始’修之,从初禅起修,此前多不修之。三地菩萨心中对于如是四禅八定及五神通等境界,本无任何贪著之心,是故若能不修,则往往避过不修,迳修无生法忍,是故 世亲菩萨言“但”字,谓为“只是”随顺法行是故修之;此处‘但’者即是“唯”也,唯是因为随顺法行之故,所以修证四禅八定、五神通…等。
然因至三地心已,若欲成满三地心者,必须亲证犹如谷响之现观,否则不能成满三地心;为成满三地心故,必须有意成身,方能作此犹如谷响现观,方能成办三地满心位功德,是故三地菩萨修完三地之无生法忍慧时,不得不随顺法行而修证四禅八定、五神通…等。如是则已明言:真正之别教菩萨种性之大乘直往者,悉皆不会贪著世间禅定神通境界,悉皆避免修之,以免因此而障般若慧修证之道业,以免因此而多外缘--多诸鬼神来求种种与佛法无关之事;唯至三地心时,因为必须证此犹如谷响之现观,方能前进四地心,是故不得不修之。论意如是极明,已说三地之前不必定修禅定等法,不劳多言。华严十回向品者,乃是同时兼顾天界菩萨之证境而说者,乃是兼顾大乘直往之通教菩萨转入别教而修者故说,乃是兼顾别教直往菩萨有时遇缘而兼修禅定者故说,是故法无定法,不可一概而论,否则便将堕入“以此经而非彼经,以彼经而非此经”之过失中,则成谤法之大过,亦成偏执之过失,学人于此不可不慎也!
譬如 大德来函所询:
【【“论曰:以何义故?入禅、无色、无量神通?为五种众生故,一为禅乐憍慢众生故入诸禅,二为无色解脱憍慢众生故入无色定,三为苦恼众生令安善处永与乐故,应解彼苦令不受故入慈悲无量;四为得解脱众生故入喜舍无量,五为邪归依众生故入胜神通力,令正信义故。此地得不退禅故,名为得三昧地,前地非无此三昧,此地胜故。”更进一步说明三地前并非不修诸禅定,而是于此地得胜故名,不同 萧老师立义;此又一疑。】】
此中意旨, 大德当知:彼等亦非真能明了也。谓菩萨根性及因缘,常有种种差异,是故三地之前是否应修禅定及神通者,并非绝对。是故余于1991/11/22之早晨5.30便已发起初禅,当时之修学日记所载者,完全符合初禅善根发之证境,复是刹那间即得遍身善根发者,乃是初禅证境中之最上境界。后时永不退失,常得身中妙乐觉受,历经多种乐触而使身中乐触渐次转细之后,方于1992年初进修二禅,久后方证“住一识处”之境界中,如实了知“内净一心,定生喜乐”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