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茶禅一味”与圆悟克勤

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在蒙顶山上植茶,开世界茶叶种植之先河,创“茶佛一家”局面;唐代在寺院长大的陆羽写就第一本茶书《茶经》;赵州禅师以“吃茶去”接引弟子。扣冰禅师教化闽王“以茶净心,心净则国土净;以禅安心,心安则众生安”。这些高僧大德的言行中处处隐含着禅茶文化的理念,但直到“茶禅一味”概念的提出,茶禅文化才得以确立和传承。
据专家考证,“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寺。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唐咸通11年(公元870年),朝廷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其后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等3个朝代的皇帝曾先后下旨修缮,故有“三朝御修夹山寺”之盛名。
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
讲起夹山寺与茶禅文化,不能不提及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
据史料记载,善会(公元805年-881年),人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人。善会于唐咸通11年(公元870年),受朝廷之派,“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首倡茶禅境味之说。
千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道出了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机缘之境,为夹山“茶禅一味”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茶禅文化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
圆悟克勤(1063年-1135年),宋代高僧,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克勤于成都从圆明禅师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处修行,蒙五祖印证,嗣其法,成为一代宗师,声名卓著,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宋高宗曾召其入对,很赞赏他的修为,赐号“圆悟”,故世称“圆悟克勤”。
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在荆州弘扬佛法,受澧州刺史之邀,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在此期间,他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成《碧岩录》十卷。他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挥笔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
《碧岩录》问世后,被誉为“禅门第一书”!
后圆悟克勤奉诏迁金陵、镇江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帝赐法号,声名大振,使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熏沐吴、越、闽大地,远及朝鲜、日本等国,大大促进了茶禅文化的发展。
茶道源头《碧岩录》
被视为日本文化瑰宝的茶道文化,其原态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唐物宋品”。这一点已成人们的共识。夹山寺为日本茶道之源,也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夹山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以示对夹山茶禅文化之源的推崇。
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为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学者雷建先认为,对夹山茶文化东传开启日本茶道之先河的史实,国内外的学者多有涉及、考证。日本学者村井康彦在《茶的文化史》中说,跟随一休大师参禅的珠光得到了圆悟克勤的墨迹,并运用于茶道(茶室中挂的书画)。这便是“墨迹开山”典故的由来。日本井口海仙的《茶道入门》也说,(珠光)经过艰苦的修炼,最终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处得到了圆悟克勤的墨迹。在修行中,达到了“茶禅一味”的境界。中国茶文化研究学者滕军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中称,圆悟的墨迹成了茶与禅结合的最初的标志,成为了茶道界最高的宝物……人们走进茶室时,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表示对圆悟的敬意。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禅茶一味的道路。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山祖。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3月,日本里千家茶道专家多田侑史率团30余人,千里迢迢来到夹山,他掬起一捧碧岩泉水,一饮而尽,慨然叹曰:“今生可以瞑目了!”他还用汉字写下了“鸟衔花落碧岩前,猿抱子隐叠嶂后”的名偈。他说,在日本的茶道场所,都有这样的挂轴,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和内涵,这是夹山寺的开山祖留下的千古绝句啊!
此外,圆悟的另一法嗣大慧宗杲禅师,得道后在浙江余杭径山寺大开禅茶宗风,把种茶、制茶、茶宴融入禅林生活。当时武夷山五夫里的开善道谦师承大慧禅师的禅风,把禅茶文化带回武夷山,与本土既有的儒、释、道三教文化、茶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了兼具儒家之正、道家之清、佛家之和、茶人之雅的武夷山禅茶文化,并得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载道传扬,形成了圆悟克勤—大慧宗杲—开善道谦—朱子晦翁(朱熹)一脉相承的禅茶文化源流。但由于宋元时期的战乱,正、清、和、雅的武夷山禅茶文化并没有像日本茶道一样以法脉的形式传扬下去,而是随着兼收并蓄的理学文化的传播进入文人雅士的馆阁,滋润黎民百姓的心田。
 
-----《中国民族报》石义民 文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