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入寺应知
1、参访寺院应知
参访寺院,应该熟悉寺院的规矩,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参观,要注意哪些礼节,如何去礼佛,遇到法师该怎么办,怎么才能不影响僧人的作息。一般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了解寺院的作息时间,大部分寺院都订有开放时间,平时在早点过后到晚上安板(安板:寺院就寝前的讯号)之前,都欢迎访客前来。但若遇上特殊活动则会另有办法。
(2)到寺院参访要先到“知客处”。知客处是访客来寺院应到的第一站,那是寺院负责接待访客的单位,除了可以协助参访者了解寺院建筑与熟悉环境,还会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因此,参访佛寺先到知客处一趟,告知来访目的或寻求帮助,不但不必担心会走错地方,还可取得佛寺的相关资料与近期活动。借由知客法师的引导参访,访客可以很快地熟悉佛寺的环境。
(3)参访寺院时,应该做到:勿大声喧哗、高谈阔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衣冠整洁;勿乱动乱敲寺院的法器,以免影响僧人的修行生活及寺院的宗教活动;如果到殿堂拜佛,要在两侧拜垫上进行,不可占据中央大拜垫,因为此乃寺院住持所用;勿强行要求参加僧人的传戒、诵戒活动等,也不要有意无意偷听僧人传戒和诵戒;未经允许,勿进寺院禅堂,也不要随意到僧人闭关的地方去,特别是女士们到男众寺院更需注意;勿在寺院内谈情说爱等。带着小朋友一起参观佛寺院时,要特别提醒他们不要因好奇随意乱闯,或是四处追逐跑跳。而寺院的任何东西,即是一花一草,都不可以任意挪动,尤其不可以私自带走,因为对寺院来说,所有的物品都属于十方常住物(常住物: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不是单属于某一位出家人或某一个寺院,自然也就更不能由访客据为己有。
(4)参访寺院时,如果进入大殿礼佛,在入大殿礼佛前,应先整衣、脱鞋、脱帽,然后以祥和平静的缓慢步伐,身无长物地进入大殿;如果该寺院不用拜香,则不可勉强,若是带了食物、鲜花要供佛,则可交至知客处,由寺院统一处理。
2、居士入寺应知
(1)作为佛教的在家居士,入寺准备做些什么,应该事先定好计划,或是拜佛,或是听法,或是问候师父……最好不要盲目地前来。譬如你是来供佛的,那么你可以带鲜花、水果、素菜等等,但是也不必带太多供品,重要的是带来一片虔诚心。甚至你可以不带任何供品,只用欢喜心供佛,或者发心到寺院里帮忙做点事,这也是很好的供养。
(2)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入佛寺时,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且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需踌脚而入。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3)入寺后,首先上殿拜佛。陆续到各殿堂上参拜也可以,直接到大雄宝殿参拜也可以。拜佛后,再去拜见出家师父。
(4)凡入佛寺,遇师父应双手合十,弯腰问讯:“阿弥陀佛!”不可直称师父法名。凡答谢师父或向师父赔罪,皆说“阿弥陀佛!”而不说“谢谢或对不起”。 向师父告别,应说“弟子向师父告假,阿弥陀佛!”不可说“再见啦!”或“Good Bye!”
3、烧香祈福应知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等日,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然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依理而行,才能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满其所愿。
(1)烧香的含义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
具体讲,烧香的含义有四: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
所以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不一定要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只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希望其能够依教奉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早证菩提。所以供养佛菩萨不一定要烧香,也可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及一切日用所需供养,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而所有供养中,法供养的功德最大,所谓法供养,也就是依教奉行——依佛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在日常生活常忆念佛的功德,待人处世中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2)烧香祈福可以如愿吗
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所以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祈福、求财都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众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所谓烧大香就发大财,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
佛教导我们的,是要最终悟入佛的知见,成就解脱、菩提二道。所以,初学佛时烧香拜佛祈求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如何如何,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总是这样,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样还是在执著世间的福报,与佛法出世间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与我们的本体——如来藏的体性也不相应,因此在修学上就很难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心胸宽广,志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拜佛时也应心心念念在祈求佛加持自己早日消除性障、断除我见、培植福德、增强定力和慧力,乃至明心见性,并引导一切有缘众生走上正确的修证。或者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正法久住,一切众生都能沐浴佛法的恩德,让人间变成净土。
4、拜佛、问讯、供果与上香应知
(1)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2)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3)拜佛时动作应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而诈现威仪。
(4)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三遍。礼拜完后,再作一问讯。一个人拜佛心诚,他的拜佛姿势定庄严又肃穆,看了自令人起恭敬之心的。
(5)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或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6)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7)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8)有人手执香拜佛,皆头不拜,只用双手抖香拜或手执香拜而已相当不雅观。若不会执香问讯,正确的拜香应是头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时向前一拜,连续三拜即可,拜时要缓慢而显庄严。
(9)供佛的鲜花、水果、时蔬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10)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11)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12)若在佛堂绕佛,应注意前后左右的距离,后面人的鼻子要对准前面人的脊缝,左右肩对肩,以保持队列齐整。绕佛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绕佛第一圈转角处须问讯,但不须住脚。绕佛表示对佛恭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应直行念佛.眼睛平视正前方,绕三圈或七圈都可以。
5、听闻法师讲经说法应知
(1)听法的时候,最好先把要紧的事情提前处理好,然后随众礼拜入座,这样闻法时才能心无挂碍。如果有出家人在听法,在家居士要坐在出家人的后边。
(2)最好能提前几分钟到场,恭候法师,不应迟到早退。如果听法迟到了,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然后再进去。或者有急事必须提前离开,也应如是行礼后出来。
(3)进法堂或讲堂听讲应服饰整洁。执经本应如法。坐姿端正,抬头挺胸,正坐摄心,不可左顾右盼,不可拄腭支额或趴桌伏卧。不可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咳嗽难忍应用手帕或衣袖掩口。
(4)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应生殷重渴望心,专注听讲,如理思维。应把自己的手机关闭或调成振动,不要让手机铃声妨碍他人,更不要随意接听或拨打电话。
(5)听法之后,最好再去大殿礼佛,如果没有时间了,也应该站在院子里,恭恭敬敬地向大殿一问讯再走。
6、存经、诵经与持经应知
佛法从恭敬中求,对法的尊重是开启智慧的根本。诵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开智慧、求解脱,故应该对佛经等佛所说法心存恭敬,如法供养,不可轻慢草率。
(1)经书放置需轻拿轻放,排列整齐有序,不能与世俗典籍或杂物混杂,当敬法如敬佛。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或置于腋下。
(2)团体诵读应随众,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参加法会或早晚课诵,经本一定要用双手捧起。无论何时诵读佛经,切不可卷执经本,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对折。
(3)若是独处诵读,在诵佛经前,先要清洁案几,燃香端坐,不可交足前伸,亦不可边诵读边吃东西。须严肃恭谨,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读诵前要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前或诵经中途若有杂念妄想,最好先将经本合起来,静坐或起来拜佛,等心静下来再读诵。读经要字字理会义解,与身心相应,不可有口无心。
(4)诵读时若有条件最好用经架,上面加一条经帕。阅读时打开,读诵完毕经本要用经帕盖上。诵读佛经时切不可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也不可靠着墙壁、坐在摇椅上面晃荡,这都是轻慢放逸的表现。桌上除了要读诵的经本、供佛的香炉,以及照明的灯具之外,不应该放水、水果、饼干或其它零食。
(5)诵经中途若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应将经典合起,然后合掌答礼或起身迎客。经典未合就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嬉笑怒骂,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当然也不必因为经未诵毕有人打扰而心生烦恼。中间停歇,应该用经书上所附的书签线作记号,若没有书签线,宜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做记号。最好不要用香枝或点过的线香“香脚”作记号,香或香脚的颜色可能会污染经书。
(6)经书上面有灰尘,要用干净的纸张或布擦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在经书上涂写、做记号。不得用经本作垫子写字。
(7)读经时或在诵经之处不能大笑,不可以随地吐痰或擤鼻涕。打喷嚏时,要用手帕、衣袖或手遮住嘴巴,以避免吐沫污染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