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详解佛教僧服“海青”

佛教僧服海青(图片来源:资料图)
穿海青(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参加法会时,四众弟子都穿海青(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气候、国情及实际需要等种种关系,原有之三衣不再适用,所以就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原有之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
佛教“海青”也就是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海青来源
“海青”这一名词,在辞源里解释它说: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按李白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盖言广袖之舞,如海东青也。今亦称僧衣曰“海青”。另据星云大师所著《无声息的歌唱》解释说:“海青本是雕类的鸟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辽东海边飞翔,其状类似衫之大袖。因此,把海青鸟名,借来当做大袍的名字”。
海青服式
“海青”的服式,它原是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的。在从前,无论僧俗都穿用它。不过由于世界潮流的演进,生活方式的变革,世俗大众都早已改穿“满服”、“西服”、以至于穿着多彩多姿的“时装”了。
佛教尊重古制,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所以“海青”虽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还能够遵守穿用着。
海青颜色
“海青”的颜色,一为青黑色为主;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仅着海青,不得披搭袈裟。另有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海青寓意
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乃取意于:“海”,因海洋浩瀚深广,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只要穿上海青就意味着已经是受持了在家戒律的真正居士,与一般的善男信女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特异之处
“海青”虽然是脱胎于汉服,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叠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车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同时还能加强衣领的耐用。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海青”为何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违逆皇后旨意之罪。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当进宫接受午宴之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
改革之争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由于“海青”体量庞大,用布过多;而且宽松摇摆,动作不便,同时又非“佛制”;所以近代以来,曾经有人提议改革。民国太虚大师等,就曾经倡导过新式的僧装。不过在同时也有一些人士,抱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传统的服式,肃穆庄严,不宜轻言改革。因此,在“见仁见智”的情形下,海清保留到今天。
注意事项
(1)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拖地或被踩到。
(2)穿海青时,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3)跪拜时如何撩衣?(双手同撩前片)
(4)长跪时如何起身?(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
(5)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6)闭静后,双脚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