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有情

既然佛教戒杀众生,但对一般认定为生物的植物并不戒止,这是什么道理呢?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知道:佛教中是如何界定众生。众生,梵语称为补特伽罗;《瑜伽师地论》解释说:“补特伽罗者,谓能数数往取诸趣,无厌足故。”(《瑜伽师地论》卷83)是指能够辗转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也就是六趣—中轮回,而受众多生死无有止息的,就是众生。佛法中又称众生为有情,是说他拥有情性、情爱;如无着菩萨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说:“何等有情生?即有情世间。谓诸有情,生在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趣中。”(《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3)这里所说的那落迦就是地狱,傍生就是畜生。整段论文的意思是说:有情就是生在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五道中,因此说五道就是有情世间;又因为阿修罗是遍五道的,所以也可以说六道就是有情世间,就称为有情生。
这里所说出生于六道世间的有情,与前面所引《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所说在六道中辗转轮回的众生,显然所指称的对象是相同的;所以佛教中所说众生,又称为有情,也有合起来称作有情众生,指他是有情性、情爱,而在六道中不断辗转生死的。而有情性、情爱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有记忆、有感情,也就是能记忆曾遭遇的事情,然后会有喜怒哀乐等喜好及厌恶的反应。然而能够记忆及有好恶反应,当然一定有心识,也就是唯识五位百法中所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这八识心王;纵使不能具足八个识,也至少要有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三个识。有了心王,才会有各自相应的心所有法来协助、伴随心王运作,就是五个遍行心所法——触、作意、受、想、思,五个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及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一个善心所,还有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个根本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以及四个不定法。心王—尤其是意识心,在这些心相应的所有法助伴下,才能够有记忆的作用及好恶的反应。然而末那识及意识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所出生,乃至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也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有情众生的前提条件,就是他一定是有一个第八识存在,也就是般若诸经中所说的真如心,能记存此世及过去无量世种种大小的事情,并且能够出生第七识末那识,进而再出生第六识意识,然后依着今生五色根的运作,而有了今生的记忆及好恶的感情反应;也就是必须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住在五阴或四阴身当中,因此而出现了意识等心的行为,才能够说是有情;假使没有如来藏,就不是佛法中所说的有情众生。
 
当知人之所以为人,乃因人是有情故;有情之所以为有情,乃是因有情时常显示其七识心之心行故,由七识心故有种种喜怒哀乐之现行,具足有情之法相。然究其实,若无如来藏之驻身,若无如来藏之种种功能差别运作不断,则此七识心随之即断,尚不能偶一现行,何况能有喜怒哀乐等心行?
有情之七识心现行运作时,如来藏亦同时运作不断,其运作之心行,一部份为配合七识心而运作,大部份则是自行运作,不受七识心之影响。是故,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非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不可将二者等视同观也;否则,佛为慈悲众生而方便宣说之大小品般若经中「非心心、无心相心……」诸语,便成不如实语也;是故,如果有人将佛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语,等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起而反对「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说者,即是谤佛,等同否定如来藏故。谤佛者不善,死后必堕地狱。
--------平实导师《佛教之危机》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