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当系心于法,何须屑屑于细行?

上一集讲到的戒法的问题,其实所讲的并不是说戒不重要,上一集讲到说禅师出家以后,师父要为他传戒,他说:“我才不要受戒,出家乃大丈夫事,应该要弄清楚佛道是什么,要先求证道,何须屑屑于细行?”这个其实最主要是在说明,菩萨道乃是摄心为戒,而且必须要以法为上。也就是说,你如果二六时里面,整个心全部都是系心在佛法上面,全部都是系心在参禅上面的时候,哪有什么犯戒不犯戒的事情呢?所以才会这么说;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在说戒不重要,所以不要误会了。所以这边禅师说“何须屑屑于细行”,他说受戒、持戒都是细行,不是大行,所以不想受戒,不想在戒法上用心。他们就直接去学禅,悟了以后再来补受戒法,甚至于也能够为人传戒。这就是说,菩萨正行心量要很广,要专心在法上用功;法就是指悟以后要学的一切种智。除了种智,入初地心的条件还有两个:一个是除性障,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还有另一个条件,是要修集入地所需的广大福德。我们在平实导师的《明心与初地》的小册子上面都有说明了。所以我们应该专心在修集福业、认真学法以及消除性障上面来用功。
 
这个十恶、十善业道详细的说明了,我们根据佛说的原理来说明;您如果无法详记也没有关系,其实只要专心在修集福德、修除性障以及修习一切种智上面用功,这样就够了。所以如果你能够系心于佛法的时候,这样子“戒律于我何有哉呢?”但请不要因此误会,以为我们说戒法不重要。之所以会说戒根本就与我们不相干,是因为你自己在三贤位所应该修的法上面用功的时候,从意业的贪瞋痴下手,根本就不可能使身口的恶业产生,当然不可能会犯戒。如果会犯戒,就表示不够用功,不懂在意业的贪瞋痴断除上用功,所以才会有身口恶业的出生,那就是在世间法上用心了,那么道业的进步就会变得非常的缓慢,所以十善、十恶业与道,都应该从根本的意业下手,能从意业下手,哪还有机会再犯身口业道呢?
 
能够遇到好的法是很不容易的,并不是每一世都可以遇到的;现在有幸遇到了,应该如何精进用功?得要像海绵一样努力吸收,因为想要每一世都能遇到一个像平实导师这样的善知识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既是经师也是论师,也能够告诉我们戒律,还能写一些论出来辨正法义,这种善知识很不容易遇到的;既然遇到了,我们就要赶快地努力像海绵一样,赶快地把法吸收进来。可是吸收妙法深义并不容易,你别说:“这个《楞伽经详解》我读过一遍了。”一遍绝对是不够的,至少要读三遍,能读五遍那最好了。《楞伽经详解》如此,《真假开悟》、《灯影》等等的这些书也是一样,都可以使我们迅速增长增上慧学,这些绝对不是一般的佛书。所以我们大家在这上面用心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在世间事相上面用心呢?所以不太懂也没关系,我们在意业上用心把握住,身口的恶道就不会犯了!并且要努力把一切种智赶快吸收,努力修集入地所需的大福德,因为这个福德很大;还要努力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想要入地,心量要很广大。譬如冤家诽谤我们、伤害我们,我们还得愿意接纳他,还愿意重用他、帮他开悟,这个心量是没有人能够相信的。如果这三个法真的没办法用功,那就只好用戒相来匡正自己了。如果悟后还需要戒相来匡正自己,那就是修行不得力,因为这是未悟的人之所行。
 
经中继续这么说:“修十善已,一一事中得三解脱。”(《优婆塞戒经》卷6)前面说完了十恶业的差别,现在反过来说,若修学十善业道以后,于一一事中都可以得到三种解脱。为什么修学十善业道能得三解脱呢?请大家不要从字面来看,不要依文解义;因为修学十善业道其实是不能见道的啊!怎么能够得到三解脱呢?可是这段经文明明讲:修十善业道以后,一一善业道都可以得三解脱。那当然就得要探究这个三解脱是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个三解脱其实是讲身口意得解脱,得什么样的解脱呢?是得脱欲界生。为什么脱欲界生死?因为身口意三业都是纯善,既无贪,也无瞋,也无痴,当然会超过欲界天的境界,这就是解脱于欲界。如果从比较广义来讲,修十善业道而离贪就超过了欲界生,也就是不再生于欲界中。如果离瞋,瞋是色界法;虽然欲界中一样有瞋,但瞋这个法最多只到色界,如果瞋离了或断了,那就已过色界天的境界。如果愚痴断了----广义的愚痴是断我见与我执----那也是可以超过无色界的,那就出离三界了。所以十善业道就看我们修的是狭义的十善业道,或是广义的十善业道。如果贪、瞋、痴三业是广义的,这样修十善业道,一一事中都可以得到三种解脱。所以从前面的经文来看,佛说的十善业道也是广义的,因为都与第一义谛有关,所以应该是属于广义的十善业道。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93集 十恶业道之轻重差别、引生原因、报果余果(三)>  余正文老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