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宝宝素食网

素食
资讯门户网站

12 假如来藏之 辨正-11

辨正-11
法莲法师云:【《辩中边论》世亲菩萨云:
“颂曰: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论曰:虚妄分别差别相者,即是欲界色无色界诸心心所。异门相者,唯能了境总相名心,亦了差别、名为受等诸心所法。今次当说此生起相,颂曰: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别推心所。
论曰:缘识者,谓藏识,是余识生缘故。藏识为缘所生转识,受用主故,名为受者。此诸识中,受能受用,想能分别,思、作意等诸相应行,能推诸识;此三助心,故名心所。”
“颂曰:有为无为义,谓若假若因,若相若寂静,若彼所观义。论曰:应知此中假谓名等,因谓种子所摄藏识,相谓器身并受用具,及转识摄意取思惟。意谓恒时思量性识,取谓五识取现境故,思惟即是第六意识,以能分别一切境故。如是若假、若因、若相、及相应法,总名有为。若寂静者,谓所证灭及能证道,能寂静故。彼所观义,谓即真如,是寂静道所缘境故。如是所说若诸寂静、若所观义,总名无为。”
由上世亲菩萨论意可知,八识心及其相应法皆属有为法;所证灭谛,能证道谛与真如,皆属无为法摄。】
辨正如下:仍先略释法莲师所援引之经论真义,以明法莲师之文字障、无明障有多严重。《辨中边论》世亲菩萨云:《《“颂曰: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论曰:所谓虚妄分别差别相的意思,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心王与心所,因为皆是虚妄分别故。如果是从心生灭门之异门相来说,唯有能了别境界之总相,可以名之为心;也说能了别六尘境界之差别相之心,名为受…等诸种心所法。
今接著应该再说此生起相,颂曰: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别推心所。论曰:缘识的意思是说,所缘的识是万法出生因缘之如来藏识,因为这个藏识是其余七识心体出生的因缘故。以如来藏识为缘所出生的七转识,受用出生为人、为众生的种种境界故,名为受者。在这七转识中,‘受’能受用苦乐舍境界,‘想’能分别种种境界,‘思’与‘作意’等种种与心相应的行为,这些在六尘上运作的功能都应推断在诸识—七转识—的身上,不是万法因缘的如来藏识的功能;这受、想、思作意等三法心行,都是帮助心的运作,故名心所有法,简称心所。”》》
在这一段论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来藏识——阿赖耶识——就是其余七转识生起的因缘,诸识所缘识者乃如来藏识,是余诸识生起之因缘;这已经说明阿赖耶识心体是万法的根源,法莲师如何会误解为生灭呢?阿赖耶识出生其余七识心王以后,就具足八识心王了;这八识心王中,要有境界苦乐之领受者,才能成就众生之苦乐受,而圆成因果报应法则;而此八识心王中有能受用、能领受的心,就是七转识;与七转识相应的,使七转识能分别的心所法,即是五遍行中的“想(了知性)”,以及思与作意…等种种相应的心行。由此可以证实,如来藏识为因缘,其所生之诸识为转识。转识因有领受境界苦乐受之功能,作为苦乐受之主体,故名为受者。此七转识中受能领纳,受用诸境相分,想能分别,思、作意等与诸识皆能相应偏行;此受、想、思等心相应行法为心王之助翼,故名为心所。由此论文中,已经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万法之根源,即是法界之实相心,是能生万法的心,而不是被他法所生的心,所以法莲师援引这一段论文,还是只能证明萧导师的法义正确,而且证明他所说“阿赖耶识心是有为法,所以是生灭法”的说法,根本是错会论意的虚妄想。
再语译法莲师所举示的《辩中边论》的文义如下:《《颂曰:有为无为义,谓若假若因,若相若寂静,若彼所观义。论曰:应知道此颂中的“假”,是说“名色”的“名”等受想行识;“因”是说种子识所摄的如来藏识,“相”是说如来藏识所变现的器世间、有根身、以及种种受用的资具,以及转识所摄的意根、意识等能取诸法的思惟。“意”是说恒审思量性的末那识,“取”是说五识执取五尘现量境界故;思惟即是说第六意识,因为意识能分别六尘中一切境界的缘故。如是或名为假,或名为因,或名为相及相应法,总名有为法。所说“寂静”,是说所证“苦灭”及能证苦灭境界的“法道”,能令学子证得寂静无为故。彼“所观”的意义,所说即是“真如”,真实常住而如如不动,是寂静道所缘的境界故。如是所说或者种种寂静、或者“所观”的真实义,总名无为。》》语译已毕,恐法莲师有文字障及无明障而读不懂,且再说明如下:
“云何是有为、无为法义呢?有为、无为之含义谓:‘假、因、相’名为有为;‘涅槃寂静’,以及由此寂静所观察而证知之真如性相名为无为。
而此中所说之‘假’,乃假名施设之受想行识等心与心所法,‘因’乃是说如来藏—阿赖耶识,‘相’乃是山河大地等器世间、身根、以及五欲所受用之外尘,及七转识所含摄的第七识为意、前五识为取境和第六识的思惟等。意根末那之体性乃恒审思量,‘取’是指前五识能取五尘等现量相分境;‘思惟’指第六意识,以能分别一切境,与五十一心所法皆能相应,如是若‘假’之名,若‘因’之藏识、若‘相’之器、身受用…等,以及与其相应之诸种心所法等,总名为有为法。若‘寂静’者,乃所证寂灭涅槃和能证道谛、能得寂静,彼‘所观’之义理就是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性相,是寂静道之所缘境,像这样所说若寂静与所观义名为无为”。由此可知如来藏双具有为法及无为法,才能成就中道义理,才能成为万法实相心体;若不具有出生世间与出世间万法的双具有为无为体性,如何能圆满成就世出世间万法呢?众生因虚妄分别故,转生诸识有为法,但出生诸识的第八识心体自身乃清净无为,谓之为真如;而法莲师将如来藏阿耶识判作生灭有为法,乃是强行分割阿赖耶识双具之无为与有为体性,乃是分割圆满具足的佛法,使其支离破碎,乃是曲解佛法也;而且法莲师是在第八识之上面,欲再求证另一能生第八识的如来藏,则成为想像之如来藏,名为假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圣教及理证上都已经证明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且再举《胜思惟梵天问经》所说正理,以明实义:《《问言:“梵天!何故数名有为法耶?”梵天答言:“以其尽故名有为法。”问言:“梵天!有为诸法为住何所?”梵天答言:“有为法住无为性中。”问言:“梵天!若如是者,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有何差别?”梵天答言:“有为之法与无为法,文字言说有差别耳。何以故?文字言说即是有为,是无为故。若求有为无为法相,则无差别,以彼法相无分别故。”问言:“梵天!何等法上有此言语?”梵天答言:“得无为法,则不分别法上言语。”问言:“梵天!何等言语名为义耶?”梵天答言:“所谓为他令心取相,说彼言语。何以故?一切文字名为戏论,而佛如来不住戏论,不依不说。文殊师利!一切言语本非言语,是故佛说一切诸法不可说也。何以故?诸佛如来非彼言语而得名故。”问言:“梵天!诸佛如来云何得名?”梵天答言:“诸佛如来非色非相非法得名。”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可离色法而得名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何以故?以色身如,及法体如,彼二如法非一非异,诸佛如来如是得名,如来如实真如得名。若佛如来如实得名,彼则不失。”问言:“梵天!诸佛如来得何法故,号名为佛?”梵天答言:“文殊师利!诸佛如来皆以通达一切法性清净真如,如彼真如如是而证,诸佛如来如是得名,是故号为正遍知者。”》》是故真如既是双具有为性与无为性,当知此经文所说的真如即是第八阿赖耶识,也唯有阿赖耶识才具足如是无为与有为之体性,才能圆满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而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异熟、无垢识心体,即是佛地真如之理体也。所以真如是由因地阿赖耶识、异熟识,果地无垢识所显示,是故真如不可离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而别有之,是故真如乃识体所显示之无为性。若离识体而寻找真如者,则是心外求法之人。
是故不可如法莲师一般,将如来藏第八识之有为、无为中道性,强行分割为不同之二法,然后再来否定他人所弘传之圆满具足之法为生灭法,否则佛法将会变得支离破碎,将会使随学者无从修证;即使有因缘修证,也将会再如法莲师一般退转,而否定原来所证之真如理体阿赖耶识,别求永不可证之想像中之真如;也会如同印顺法师将同是第八识之阿赖耶识、如来藏判为各异之二种心体,即成为第九识,即堕“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之种种过失中也,亦将因此邪见而别再建立真如一心,则成第十识,其过更多也。
法莲师亦复如是,将双具有为、无为体性之第八识强行分割为二法,使如来藏成为第九识,即堕萧导师所评“八九识并存之过失”中。是故,法莲师不懂无为法的真正意义,亦不懂有为法之中有二法:无漏有为法与有漏有为法。由此可以证实,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绝对不是正法,乃是妄想法;由其妄想所想故,是妄生思觉故,必定永不可证、永不可知,则同于印顺法师所说:“真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故说法莲师所说之真如、如来藏,是妄想所得法,名为“假如来藏”,因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p300~30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