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一心有二门之心生灭门──阿赖耶识。论文当中 马鸣菩萨说,阿赖耶识这个心有两种义理:【此识有两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大乘起信论》卷1)这当中第一个义理是在讲这阿赖耶识心,祂能含摄一切诸法,这包括世间...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一心有二门之心生灭门──阿赖耶识。论文当中 马鸣菩萨说,阿赖耶识这个心有两种义理:【此识有两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大乘起信论》卷1)这当中第一个义理是在讲这阿赖耶识心,祂能含摄一切诸法,这包括世间...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 疏: 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 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
《大乘起信论》卷1:若心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义。 马鸣菩萨说:真如祂是对一切的境界相,无有见闻觉知,所以是心性无见;可是祂却无不见,因为心真如具足了一切的功德相。在真正证悟者的眼中,其实真如是具足显现...
此处所说的制约行为,其实就是习气,就是行为的惯性,就是业力。虽然由无量世以来,错综复杂的因果而产生的习气、业力,不是我们所能全部了知的,但是它所产生的原理都同样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制约行为的形成与重现。其实,从现实生活的行、住、坐...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 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 ;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 (二)心...
意根缘不缘法尘呢?意根三缘生(若加“等无间缘”为四缘生):第八识、作意、种子;第八识为意根之所依根,且为意根之所缘境。第八识见分依于意根之作意而不断的于三界及吾人之五阴身中现行,唯待意根转染成净自灭时,才不再流注意识与意根种子,使意根随著意...
接着说七识住,这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识阴或说意识所缘、所住的境界相;也就是说,前面的四种识住境界,是从五蕴的面向来说的,现在则是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境界来区分,来说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名为七识住——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意在说明这些境界都是三界流转...
四识住者,谓五阴中之四阴(色受想行)乃是一切凡夫六识心所住之处,名为四识住。四识住的意思是说,识阴所住的四种境界:色受想行四阴,是六识心王所住的四种境界相;若离这四种境界相,六识心就没有安住的地方了!所以六识心必定要依这四种境界相为所缘,在三...
种子又叫作界,也叫作功能差别。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具有三种能变之功德,能够变现五阴世间以及能够辗转出生万法来。这三种能变识,就是大乘唯识经典中所说的“心、意、识”。这心、意、识为什么称为能变呢?那是因为“第八识心”祂可以变现出种种法来...
离念灵知心本非天童禅师默照禅之宗旨,大慧宗杲在尚未与天童宏智面谈之时,唯斥责默照之法令人难以证悟,都不破斥天童所悟之意旨也;复因天童宏智禅师推广之默照禅,仍以如来藏为归,非以离念灵知意识心为宗旨;故其默照禅法虽然难悟如来藏,仍非完全有过。真...